旁邊劉晏也歎息道:“殿下說得很對,當年我尚年少,出任太子正字,和崔顥是同僚,那是他剛中進士兩年,意氣風發,風流倜儻,可一轉眼,斯人已逝,令人無限歎惋。”
“崔顥死了?”李鄴驚訝道。
劉晏點點頭,“去年病逝,我還去參加了他的葬禮。”
李鄴微微歎息道:“縱然一生碌碌平庸,但有一首詩能讓他名垂千古,也是值得的,我們上去吧!”
眾人上了樓頂,走出閣門,眼前一亮,之前的惆悵情緒頓時一掃而空,隻見大江橫練,波光浩渺,極目遠眺,大江之上白帆點點,令人心曠神怡。
雷萬春無奈道:“卑職早就發現這裡是觀察江麵敵軍的好地方,想把它作為探哨,但官員們都反對,說莫用刀槍劍氣破壞了它的文雅。”
李鄴笑了笑道:“它最早就是探哨樓,當然,特殊時期,還是可以用做軍用,把裡麵的文雅物品妥善裝箱,放在倉庫保存好,牆上和木柱上的刻字也要用油紙保護起來,等天下太平時,再重新修繕,恢複原樣,這樣,它的曆史中又多了幾分陽剛之氣,未必是壞事。”
“卑職明白了!”
李鄴笑了笑又問道:“你可了解永王的水軍戰船情況?”
雷萬春點點頭,“卑職一來江夏就派探子去了江州查探,大概了解了對方水軍情況。”
“說說看!”
“永王水軍大概有三萬人,戰船千艘,其中三千石以上的戰船大概有兩百餘艘,剩下的船隻中以五百石左右的快船最多,目前李偵率領兩萬水軍和兩百多艘大型戰船去了巴蜀,剩下大概八百艘船,分布駐紮在鄱陽湖和洞庭湖內。”
“洞庭湖也有戰船?”李鄴有點驚訝。
雷萬春點了點頭,“卑職派出的手下,親眼在洞庭湖口看見了大量戰船,有幾百艘之多,但都是三百石和五百石左右中小型戰船。”
“上麵插的是什麼旗幟?”劉晏在一旁問道。
“是康先楚的旗幟,就是幾天前的事情,手下昨天才回來向卑職稟報。”
李鄴連忙問道:“你的手下還在嗎?”
雷萬春歉然道:“卑職讓手下繼續探查詳細情報,水軍人數、首領是誰等等,他們又回洞庭湖了。”
李鄴隻得無奈道:“好吧!如果有詳細情報,發鴿信到襄陽給我。”
“卑職遵令!”
這時,劉晏笑道:“殿下不妨把想法告訴雷將軍,雷將軍坐鎮江夏,應該能看到更多機會!”
李鄴點點頭,對雷萬春道:“我近期最大的目標就是奪取永王李璘的戰船,尤其是三千石以上的大戰船,這對我們太重要了,雷將軍要留心這件事,替我發現機會!”
雷萬春沉吟一下道:“其實卑職還真考慮過,而且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