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學院兩位博士生的交流,對於學術界而言隻不過是一道縮影。
在《電化學的微觀實質反應量子理論及鋰空氣電池機製探索》這篇論文上傳到arxiv預印本網站後,相關的討論和影響,也在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發酵著。
穀歌學術、ResearchGATE等化學界常用的交流網站和論壇上,相關的討論已經迅速展開了。
【哦,上帝,你們有人關注arxiv嗎?那位徐教授,跨行從數學來化學了!】
【電化學的微觀實質反應量子理論,不可思議,幾十年以來從未有人做到過的理論,這是真的嗎?】
【為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且普遍適用的含時多體量子理論和統計理論,這可是化學界的四大頂尖難題!其難度放到數學界來說,完全不弱於七大千禧年難題,隨便解決其中的一個,諾貝爾獎可以說是穩拿的!】
【老實說,論文我看了,但我也不敢相信。哪怕這僅僅是化學中的一小部分,電化學的界麵結構。】
【理論化學界經曆了幾十年的發展,至今都沒有一個完善的理論,可以對發生在電化學界麵上的各種電化學過程的微觀實質進行透徹的闡明。】
【但是這可是那位徐教授公開的論文!以他的性格,如果不是有極高甚至是百分百的把握,恐怕他不會公開這篇的論文的。】
【徐教授又如何?這可是化學界,不是數學界,數學界可以依靠大腦,但化學更多的依靠的是實驗和經驗!】
【其實,相對比你們說的什麼理論,我更好奇這篇論文中的鋰空氣電池機製探索。那位徐教授將鋰空氣電池帶入論文中,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已經在研究鋰空氣電池了,甚至可能有了進度?】
【上帝,這也太瘋狂了吧?如果沒記錯的話,他去年不是才將鋰硫電池研究出來嗎?今年就瞄準了鋰空氣電池?】
......
眾多的學術網站和論壇上,爭論紛紛。
對於徐川公開到Arxiv預印本網站上的論文,化學界的看法充滿了爭議。
大部分的化學界的學者都很難相信,幾十年以來從未有人解決過的四大難題之一,在今天有了創造性的突破。
儘管徐川的名聲的確很大,但這是化學,而非數學。
而且電化學也隻是化學的一小部分,就這,至今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理論能對各種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界麵結構和過程進行一個詳細且包容的闡述。
很難想象如果這套理論是真的,化學界將迎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相信的很多,相信的也不少。
儘管跨領域研究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但對於願意相信徐川的學者來說,跨領域研究對他而言可能反而是最簡單的事情。
畢竟從數學開始,到物理、再到天文、材料、化學、甚至是工程學,那位徐教授都信手拈來,每一次跳轉領域都能做出我奇跡般的成果。
而這一次,他們也堅信亦不例外。
......
在化學界爭論的熱烈的同時,另一邊。
米國,紐約。
米國國化學會旗下的期刊《米國化學會誌JACS》的總部大樓中,一群期刊的審核編輯此刻也在盯著手中的論文犯難。
對於徐川來說,既然決定了要公開電化學的微觀實質反應量子理論,那麼正規的期刊投稿肯定也是要進行的。
而在材料與化學類期刊中,《米國化學會誌JACS》毫無疑問是這一領域的龍頭老大。
對於化學界來說,毫不誇張的說,JACS的地位就如同數學界的《數學年刊》一般,是每個化學人夢寐以求的能發一篇論文的地方。
儘管它的影響因子在化學中並不是最高的,但如果單純的用影響因子來形容一份期刊的高度,就如用人均GDP來衡量國力的強大與否一樣。
對於學術界而言,影響因子隻是兩年內的平均引用次數,雖然是目前學術界最注重點評價指標之一,但也僅僅是之一。
2023年,JACS的影響因子是15.95,還不到16。但在材料和化學分類中,它的總引證次數和被引次數卻是雄踞第一,遠遠超過第二名。
這說明JACS的覆蓋麵、信息量是無與倫比的,也說明了JACS的專業性。
然而,這樣一份在化學類期刊可謂是執牛耳者的期刊,這會在麵對郵箱中的論文時,卻泛起了困難。
至於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網上的爭論。
事實上,對於JACS這種頂級期刊來說,除非是某某篇已經登刊的論文遇到了大規模質疑的現象,他們才會安排編輯和人員重新對論文進行審核,否則網上的爭議對於他們來說影響並不大。
而讓JACS編輯為難的,純粹是因為手中的這篇論文理論太過於新穎,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超前了。
對於電化學來說,這是一棟融合了數學、凝聚態物理、微觀電化學、量子領域多重基礎而建造起來的全新摩天大樓。
拋開論文中那些新穎的理論和一些實驗數據需要進行驗證外,最讓JACS的眾多編輯們感到為難的是,在這篇論文中,還包含了有大量的數學計算公式。
論文的作者似乎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數學手段,融合了量子數學工作和傳統的數學置換、密度泛函、酉群相乾態電子原子核運動方程等各種工具。
而對於傳統的化學家來說,要理解這份數學,難度未免有點高了。
雖然在理論化學界找到一個精通數學的學者並不是很難,比如此前給複雜化學體係設計了多尺度模型的馬丁·卡普拉斯教授,亦或者創建了精通密度泛函理論的格哈德·埃特爾教授等人,可以說在化學界都是相當精通數學的大牛了。
然而相對比眼下給他們投稿的這位來說,整個化學界都找不到一個同級彆的學者了。
甚至,就是放到數學界,能夠達到站在一個高度的學者,都寥寥無幾。
所以對於這篇有可能決定了電化學甚至是計算化學未來的論文,JACS的編輯此刻很是頭大。
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員來給這篇論文進行審稿,也無法判斷從數學的角度來確認這篇論文在邏輯上是否自洽完整。
好在幸運的是,相對於數學來說,化學這門學科還是可以通過實驗和事實的論據來進行檢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