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檢測或審核論文憂愁的,並不僅僅是JACS期刊的編輯。
考慮到那位徐川教授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已經有不少研究機構都開始在跟進這篇論文中的理論及提出來的觀點是否可靠了。
而這其中,既有化學界的學者,也有數學界的教授,甚至隔壁的物理學界,都有一些關注到的學者將目光投了過來。
畢竟這篇論文中,除了數學工具和化學理論外,還融合了一些凝聚態物理和量子理論等和物理學相關的知識。
據公開的消息報道,對於徐川公開在Arxiv上的論文,學術界已經有了多個研究機構,如馬普學會、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華科院等學術機構成立了跨學科的課題小組,對這篇論文進行驗證和檢測。
對於學術界來說,如此眾多的研究機構聯合不同學科的成員一起研究一篇論文,不說在曆史上沒有,也是極其罕見的。
不僅僅是因為這篇論文為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界麵結構和過程進行一個詳細且包容的闡述。
更是因為論文中的另一個副標題:“鋰空氣電池機製探索!”
在鋰電池如今可謂是能源界的‘天命之子’的情況下,鋰空氣電池毫無疑問是各國都在全力研發的目標產品。
在鋰枝晶難題和鋰硫電池難題都是那位徐教授解決的情況下,恐怕誰都不敢輕視對方在鋰空氣電池上的研究。
說不定這一篇論文,直接就打開了鋰空氣電池的大門呢?
要知道,如果鋰空氣電池技術能夠完成,毫不誇張的說,新能源領域將重新迎來一輪徹底的洗牌!
......
如果說學術界是興奮,是為可能即將到來的化學新世界而興奮的話,那麼金融圈和工業界則是一臉的懵逼了。
徐川投資明日氫能科技公司,看好隔膜式液態壓縮氫燃料電池消息風聲正盛呢。
這才幾天的時間,無論是a股還是米股上,氫能和氫燃料板塊領域的市場都在猛猛的上漲,市場也在不斷的開拓,氫燃料電池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下一秒,這位看好氫燃料電池的大佬.....他就跑去研究鋰空氣電池了???
還搞定了電化學領域最大的難題之一?
什麼個情況?
有這樣玩的嗎?
要不是前兩天明日氫能科技公司對外亮出了融資合同,向外界公開確認了徐川已經融資他們公司。
恐怕不少人都會以為那位徐教授缺錢了,然後故意放出風聲看好氫燃料電池,然後炒作一波在股市上圈一波錢。
不過對於這一說法,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反駁。
畢竟換個角度來思考,從圈錢上來說,這波操作極其的不合理。
目前的氫能源板塊正是猛漲的時候,這個點突然放出自己在研究鋰空氣電池的風聲,這不是純純的打壓股市,降低自己的收入嗎?
迷一樣的操作,直接就將整個金融圈都給整蒙蔽了。
無論是風投還是資本,可謂是百思不得其解,根本就沒想明白那位徐教授到底在做什麼,到底看好什麼領域。
而對於股市來說,雖然電化學的微觀結構和鋰空氣電池的機製探索僅僅隻是論文,但很顯然,市場是不會考慮這些的。
伴隨著這篇論文的流出,無論是電池界,還是金融界,相關的風聲和輿論也隨之快速的轉變。
哪怕是已經確認了那位徐教授投資了氫能領域的公司,氫燃料電池股價上漲的趨勢也在這會猛然被斬斷。
隨後快速的開始回落。
畢竟在鋰空氣電池麵前,氫燃料電池的性能再優越,也很難相提並論。
更何況如今的市場可以說幾乎沒有氫燃料電池的生存空間,無論是華國,還是米國,亦或者歐盟等地區,對於氫燃料電池基本都默認打壓的狀態。
而此前氫燃料板塊的市值在不斷的被抬高,一方麵是有掌握了百分之八十專利的櫻花國在竭儘全力的推動。
另一方麵則是國際資本在渾水摸魚,借助這波東風賺取利益而已。
如今鋰空氣電池的消息傳出,華米歐三方,像是開會商議過一般,默契的共同拋售掉了手中的氫燃料電池股份,並且快速的打壓著相關企業的市值。
這一波節奏,整個氫能源市場可以說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此前炒作氫燃料電池的櫻花國企業,直接遭受到了重創。
短短幾天的時間,氫能源板塊的K線圖就像是跳樓機一樣,直上直下的,看得人心臟都要驟停了。
若要說在這一波節奏中,損失最慘重的,莫過於櫻花國的各大電池廠商和企業了。
借著徐川投資氫燃料電池的東風,櫻花國和國內的各大企業,包括豐田、鬆下、三菱等公司都在竭儘全力的推動氫燃料電池的發展。
這一波鋰空氣電池的消息流傳出來,再加上華米歐三大地區的集體打壓,氫能源板塊領域的股市暴跌,他們在這次營銷中投入進去的十數億資金不說全部,至少大部分都套牢在裡麵進而被其他國家和資本收割了。
而更慘重的並不是資金的損失,是氫燃料電池這一廣闊的市場。
如果說投入幾十億的資金能夠打開各國的氫燃料電池市場,相信豐田、鬆下、三菱這些企業會繼續投入更多的資金。
畢竟有投入才有回報,電池是個萬億級的超級市場,幾十億的資金並不算什麼。
然而現在,在鋰空氣電池技術的鋪墊下,氫燃料電池這一原本在他們看來已經打開了一絲的大門,再度合上了。
毫不誇張的說,在這一波曲折的動蕩中,櫻花國損失的遠遠不止幾十億的資金。
氫燃料電池市場的回落,這才是最讓人絕望的。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