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首位上,徐川安靜的等待了約十分鐘的時間,隨即,他輕輕的敲了敲會議桌,將眾人的注意力拉攏過來後,開口說道。
“文件大家應該都看得差不多了,對於今天討論的內容,大家有什麼看法嗎?”
會議桌旁邊,明承弼院士思索了一下後開口問道:“這是為等離子體·電磁偏轉護盾而準備的通訊技術?”
徐川點了點頭,笑著道:“算是吧。”
“等離子體·電磁偏轉護盾技術對於傳統的無線通訊技術的壓製近乎無解,而我們不可能給被保護的目標牽一根網線,那麼研究一種能夠穿透護盾的通訊技術勢在必行。”
“否則等離子體·電磁偏轉護盾技術的價值將大打折扣。”
“當然,中微子通訊技術本身的價值就極大,它一直都是國際前沿的研究領域。”
明承弼院士點了點頭,眼神中帶著若有所思的神色,接著道:“雖然說中微子通信在理論上來說並不是什麼難題,甚至很早之前就有研究機構在實驗室裡麵做到過。”
“但是傳統的中微子發射器體積龐大、造價昂貴,目前尚不適合組裝和廣泛應用。再加上括中微子與水原子中的中子發生核反應產生高能量的負μ子會影響通信效果”
“這些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不可否認,中微子通信的確有著非常高的應用價值。
如果采用中微子束通信,則將為海軍對潛艇進行保密通信提供強有力的手段;即使是發生了熱核戰爭,安置在岩石深處的指揮部的中微子束發射機不會受到原子彈的破壞,還能正常工作。
而中微子通信除用於全球人類通信外,還可以穿透月球,與月球背麵的空間站聯係,或者作為特殊信使,遨遊太空,與在宇宙中飛行的宇宙飛船直接聯係,為人類征服宇宙服務。
甚至質學家用中微子波束可給地球拍照,來尋找地殼中的礦藏資源。
這些都是中微子通信技術的價值或衍生價值。
但這項技術,就像是數學界七大千禧年難題之一的ns方程一樣。
所有人都知道,解決了ns方程,人類在流體領域的應用將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甚至能夠以此為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的等離子體湍流建模。
但是自十九世紀ns方程首先由納維教授提出以來,至今已經兩百年了。
兩百年以來,如果不是出了徐川這個怪胎,恐怕人類文明目前對ns方程的了解依舊還停留在對它的衍生方程進行階段性求是否有解呢。
這種難題,就像是掛在頭頂的紅彤彤的蘋果一樣,看得見,但是摸不著,也吃不到。
中微子通信的價值也一樣。
首位上,徐川笑了笑,開口道:“這就是今天開會的目的所在。”
微微頓了頓,他接著道:“傳統的中微子通訊技術使用高能質子加速器來加速質子,以獲得幾千億電子伏特的高能的電子束。”
“然後用它來轟擊靶子,從而產生不穩定的粒子。這些粒子通過不斷的變化,最後形成中微子和其他粒子,然後讓它們通過厚屏蔽材料。”
“這樣可以把帶電的粒子篩掉,得到不帶電的中微子束。再通過這些中微子束來進行掃描物體記錄信息,進而傳遞。”
“但是這種方式需要體積龐大、造價昂貴的高能質子加速器,不適合實際應用。”
“不過強電統一理論告訴我們,這些是有其他的辦法解決的。”
說著,他站起身,從會議室的角落中拖出來一張黑板,拾起了記號筆,在上麵寫道。
“在強電統一理論中,費米子通過yukawa耦合獲得質量,唯獨中微子因為隻有左手分量而保持零質量。通常,一個費米子場ψ如果具有質量,其質量項具有如下形式:“ld=mψψ=m(ψ?l?+ψ?r?)(ψ?l?+ψ?r?)=?m(ψ?lψ?r?+ψ?rψ?l?)。”
“而中微子的質量則是m?d?fν?v,其中希格斯場的真空期望值?v?=?246gev。而實際觀測到的中微子質量在?ev量級以下,要滿足這一實驗觀測,就要求右手中微子的?yukawa耦合?fν?o(1012?)”
“.引入了新的右手中微子?n?r和實標量場單態χ(或實標量場三重態Σ)、複標量場二重態η和單態ξ”
“.(n?r,χ/Σ,η)z?2→(n?r,χ/Σ,η)。”
會議室中,看著徐川書寫在黑板上的公式,參加會議的研究員可以說是集體皺起了眉頭。
就算是有對應的講解,在座的大部分研究員也很難理解正在講述的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
會議室的前排,盯著白板上的算式看了半天,明承弼院士緊皺著眉頭,開口詢問道:“這是.強電統一理論的推論?”
雖然不是研究理論物理的,但核物理與核工程專業出身的他,對於物理學界的最新動態還是有所了解的。
尤其是對於這種涉及到核力的研究,他更不可能錯過。
強電統一理論自然是他看過無數次的論文,所以對於徐川正在推導的東西,他還是勉勉強強有一點理解的。
徐川笑了笑,點了點頭,道:“一種通過矢量玻色子散射過程對重馬約拉納中微子和高量綱溫伯格算符進行了探測,並且對質量大於2tev直至25tev的重馬約拉納中微子,以及對於多維度的溫伯格算符進行了首次直接限製的方法.”
“什麼.我有點沒聽懂。”
明承弼院士一臉的懵逼,愣愣的看著徐川,帶著一些結巴茫然道:“能慢.慢點解釋一下嗎?”
會議室中,其他人臉上的表情和明承弼院士臉上的茫然幾乎一模一樣。
這種基於強電統一理論而延伸出來的推到,對於在場的眾人來說,要理解實在有點太難了。
畢竟在場的絕大部分人,都不是搞理論物理的。
能夠大致的知道眼前這位書寫的這些東西是從強電統一理論中推到出來的就已經是少數了,更彆提再在上麵進行深入的研究了。
徐川歎了口氣,有些無奈。
這還是真是讓人頭大啊。
如果連理論都聽不懂,那這項技術怎麼轉變成實際應用,難度可就太大了。
總不能一直讓他親自做這些研究吧。
偶爾來一次可以,這種事情折騰多了,搞不好國內的科技發展會斷代的。
頂尖的東西到時候壓根就沒人看得懂。
人才,還是太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