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係統(1 / 2)

南大,校園中,徐川坐在自己的辦公室中處理著手頭上的工作。

自從磁極化子電磁護盾生成器技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後,他這段時間的日常基本都往返於星海研究院和南大校園這兩個地方。

研究院那邊的主要工作還是在航天領域。

無論是等離子體·電磁偏轉護盾、還是月麵科研基地的建造、亦或者是中微子通信技術的研發,從研究院的角度來說,這些都是為航天而準備的。

至於南大這邊,一方麵是指點幾名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麵則是給南大的學子上上課了。

“教授,我的畢業論文,正式登刊了。”

辦公室中,急促的敲門聲響了兩下後,童楊帶著一份期刊臉色潮紅,腳步輕飄的快步走了進來,聲音中帶著激動和興奮。

正在批閱著文件的徐川微微愣了一下,隨即反應了過來,笑著道:“恭喜。”

童楊,2021年招收的四名學生中的兩名博士生之一。在跟著他學習了三年多的時間後,如今也走到了畢業的關頭。

笑著從這名學生手中接過了期刊,徐川翻閱了一下。

《數學新進展》最新一期的雜誌第二篇論文,就是童楊的《基於單位球麵上最小legendrin子流形的最優掐取問題研究》論文。

從七月初投稿,到現在十月中下旬,時間差不多三個多月。

能以這麼快的速度過稿,雖然說離不開他的名字掛在通訊作者一欄,極大的提高了《數學新進展》的審核效率。

但能在三個月的時間內過稿,並且正式登刊,也足以證明這篇論文的優秀。

至少可以說它是一遍過的,並沒有出現被打回來修改的情況。

翻了翻手中的期刊,徐川笑著開口道:“一篇四大,倒也沒辜負你這些年的努力,很不錯的論文,希望畢業後你能夠在數學的道路上永遠保持對知識的渴望,不斷前行,創造更多的成果。”

辦公室中,聽到自家導師的祝福,童楊也鬆了口氣,笑著開口道:“我一定會牢記您的教導。”

徐川笑了笑,將手中的期刊雜誌放到桌上,開口詢問道:“準備好畢業答辯了嗎?什麼時候開始?”

童楊眼中帶著一些希冀,快速說道:“畢業答辯的時間定在了兩天後的下午,教授您到時候有時間參加嗎?”

雖然說在學術研究上並沒有達到前麵三位師兄姐的高度,但是博士畢業答辯這種人生重要時刻,他還是希望自己導師能夠在場的。

不過這個點他也不是很確定,畢竟自己這位導師有多忙,他還是清楚的。

徐川笑著點了點頭,道:“當然。”

學生的畢業答辯這種人生重要時刻,他作為導師,再怎麼樣也還是得抽一些時間來。

聽到這話,童楊頓時就鬆了口氣。

除了這種人生重要時刻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參加他畢業答辯的大佬.....有點多。

六名滿配額的答辯委員會,其中有五個是院士,還有一個是南大數院的院長榮誌專。

這種規模,沒有徐川在,童楊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住。

雖然他也知道這些院士大佬都是為了自家導師而來的就是了。

聊了聊畢業答辯相關的東西後,徐川笑著開口問道:“畢業後,你準備去哪兒?有想法嗎?”

童楊想了想,搖了搖頭,道:“暫時還沒確定下來,有好幾家高校和研究機構都給我發了邀請,我暫時還不知道選什麼。”

數學畢業生的任職方向並不算廣泛,找工作還是挺難的。

一般來說,數學博士生畢業後主要從事的工作包括高校教師、研究院研究員、金融領域的量化分析師、數據科學家等等

當然,對於他來說,工作方麵的事情從來都不是需要考慮的事情。

頭頂著徐川學生的‘名號’,無論是去哪一行,哪怕他什麼都不會,都會有高校或者研究機構搶著要。甚至會給他開出遠超過他本身價值的薪水。

但對於童楊來說,未來的發展同樣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

這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未來,還關涉到徐川的名聲。

至少,他並不是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能夠拜入徐川的門下,跟著學習數年的時間,對於他來說,這已經可以說是天大的恩賜了。

原本的人生軌跡,也因此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畢業後再借徐川的名聲出去‘招搖撞騙’,去獲取那些原本不屬於他的東西,這種事老實說他做不出來。

徐川笑著道:“那你得儘快做出決定了,畢業答辯也隻有兩天的時間了。”

“至於如果想從事研究行業的話,相對比金融或軟件等行業來說,我還是更推薦你走數學研究方麵的工作一點。”

“能夠解決最小legendrin子流形的最優掐取問題,在數學上你的天賦還是很不錯的,有希望能夠更進一步。”

停頓了一下,他補充道:“當然,工作這種事情,最主要的還是你自己的想法。”

“無論你是選擇留在學校從事教師行業,還是進入研究機構從事研究,我都尊重你的選擇,也可以給你寫一封推薦信。”

童楊點了點頭,認真的開口道:“謝謝教授,我會認真考慮好的。”

徐川笑道:“去吧,好好準備你的畢業答辯。”

“好!”

看著童楊離去的背影,徐川身子往後靠在了椅背上,笑了笑,有些感慨。

四年前他招收這幾名學生的場景還曆曆在目呢,沒想到時間一眨眼,就又到了畢業的時候。

正在他回憶著過往時光的時候,放在桌上的手機震動了起來,有電話打了進來。

隨手拾起手機,徐川看了眼來電顯示,有些意外。

電話是川海材料研究所那邊的樊鵬越樊師兄打過來的。

“喂,樊師兄?”

笑著接通了電話,他剛打了個招呼,對麵那頭熟悉的聲音便從手機那頭傳了過來。

“川師弟,你現在有時間嗎?”

“怎麼了?”徐川笑著問道。

“有時間的話,現在來一趟我這邊的,你讓我們研究的技術,有一項有了重大的突破!”電話對麵,樊鵬越帶著笑意和一絲控製著激動興奮的聲音響起。

聞言,徐川眼前一亮,快速的問道:“哪項?”

川海材料研究所的規模雖然沒有星海研究院那麼大,但也早已經不是當初他購買的時候那個小小的兩千萬價值的實驗了。

雖然說大部分的時間這家研究所他都處於半放養的狀態,但經曆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再加上他前前後後砸進去的幾十億米金,如今的川海材料研究所的規模在材料領域哪怕是放到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

至於正在研究的技術,那就更多了。

超導材料、鋰電池、氫燃料電池、石墨烯、碳材料、儲能材料、高分子複合材料......等等幾乎當然熱門的研究領域,如今的川海材料研究所都有涉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