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徐川準備啟動載人登火的工作,常華祥有些詫異。
“過完年後就啟動載人登陸火工作,會不會有點太快了?”
徐川搖了搖頭,道:“不快,是時候了。”
頓了頓,他將帶來的文件報告遞了過去,接著道:“載人登火和載人登月不同。”
“載人登月對於我們來說如今已經是相當成熟的了,也沒有任何的窗口期。”
“但登陸火星不同,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不是地月能比的,平均距離超過兩億公裡,最遙遠的時候能達到四億公裡,最近的時候也有足足五千五百萬公裡。”
“即便是對於我們來說,登陸火星也是有窗口期限製的。如果要選擇最節省時間的路線,每年的七月份-到十月份前後差不多就是最合適的時間。”
“所以我們要想在七月份前後順利開展載人登火工程,那麼現在差不多就該開始準備了,包括需要規劃和計算的航行軌道,多少物資,出現意外如何救援等等。”
常華祥微蹙著眉頭,開口道:“這些我知道,我的意思不是這個,而是今年就啟動載人登火是不是有點太快了。”
“和載人登月不同,載人登火我們沒有任何的經驗,全世界也沒有任何的經驗。”
“這是最前沿的領域,我們對於火星的了解也沒有月球那麼足。”
“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安排無人航天飛機過去做一個實驗和收獲一些數據,再來啟動載人登火工程。”
“直接上,這會不會有點太急了?”
徐川搖了搖頭,笑道:“不會的。”
“登火和登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我們沒有太多機會可以浪費。”
“哪怕是我們現在掌握了更先進的空天發動機技術,也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受窗口期的影響的。”
頓了頓,他接著道:“至於經驗方麵,這個並不是問題。”
“小型聚變堆和空天發動機的組合給我們帶來了足夠的容錯空間,無論是燃料續航,還是飛機上儲備的物資數量,這些都是傳統化學燃料運載火箭無法比擬的。”
“而且萬一出現意外的情況,如今的我們也有著足夠的救援力量,可以保證宇航員的安全。”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則是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軌道,變化幅度太大了。”
“地月之間的軌道運行相對穩定,有偏差也不會很大,所以無人探測器和登陸器先行的經驗很高。”
“但地球和火星不同,它的軌道差大到能讓這些經驗都失效的地步。”
“這也是我們在麵對深空航行時必須要經曆的階段。”
“畢竟我們不可能就這樣在地月軌道間打著圈不走出去,火星這種其實就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跳板了。”
聽到著,常華祥大概也明白徐川肯定是要在今年進行載人登火工程的,也就沒再勸。
要說風險,肯定是有的。
正常的載人登火流程應該是如登月一樣,發射無人探測器和登陸器獲取各種數據後,再進行載人登火。
但正如徐川所說的,應用聚變堆提供能源的航天飛機在航行時間、載人空間、儲備物資等條件上都極其的優越,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能力比傳統航天器更強。
再加上在過去兩年的時間中,他們積累的大量航天經驗,也足夠促使載人登火的進行。
以及數架航天飛機可以保障即便是出現了意外,也能完成救援,他們的確已經具備了載人登火的條件。
點了點頭,常華祥思索了一下,開口道:“還有個問題。”
“嗯,你說。”
組織了一下語言,這位常院士開口道:“載人登火這種工程,由咱們進行是肯定的,但是牽頭的,得是航天局那邊。”
“你知道我的意思,這種項目,國家不牽頭,我們也搞不起來。”
“但現在航天局那邊並沒有相關的計劃,這點恐怕需要你親自去和上麵溝通了,包括經費等方麵的工作。”
徐川點了點頭,道:“嗯,這個沒什麼問題,我會親自去和航天局那邊溝通的。”
“行。”常華祥點點頭,接著道:“既然這樣,我這邊就開始著手載人登火的前期準備工作了。”
徐川想了想,開口道:“我建議這次載人登火安排兩架航天飛機,這樣會更穩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