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扶搖號入軌(2 / 2)

徐川笑著點了點頭,打了個招呼:“嗯,剛回來,辦公室都還沒進,就聽到說你這邊有事找我,扶搖號抵達火星軌道了?”

翁筠宗笑著起身親自泡茶,回道:“嗯,已經順利的抵達了火星的近地軌道,正在著手投放相關的探測設備。”

“另外第一批對火星進行的整體拍攝超高清圖像已經傳遞回來了,您要不要看看?”

“當然!”徐川感興趣的回道。

泡好兩杯清茶後,翁筠宗打開了電腦,將傳遞回來的火星照片調了出來。

“這些照片已經通過郵箱在幾個小時前發給你了,不過我想你應該也還沒來得及看。”

徐川走了過去,接過位置坐在了電腦前。

點開的文件夾中,鋪滿了整個頁麵的圖片映入了他的眼簾中。

摸過鼠標雙擊了一下第一張圖片,這是一張在數十萬公裡,扶搖號航天飛機還沒抵達火星軌道時拍攝的照片。

黃色和黃褐色的岩石及土壤,以及火星南北兩極的白色冰冠構成了這張完整火星圖。

它看上去似乎和絕大部分普通人印象中的火星,或者是在網絡上看到的火星圖片並不相同。

在大部分普通人的印象中,火星表麵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鐵,長期受紫外線照射後變成了紅色,它看上去應該是一顆紅色、寒冷的星球。

而網絡上絕大部分和火星相關的圖片,包括哈勃望遠鏡和其他天文望遠鏡拍攝到的照片,也基本都帶著一些類似的色彩。

但扶搖號航天飛機所拍攝的照片,卻是有些不同的。

在這張圖片中,火星表麵也並沒有那麼的紅色,更多的是呈現出黃色和黃褐色。火星表麵土壤中的氧化鐵似乎並沒有呈現出泛紅。

當然,這並不代表以往拍攝的照片就有問題,也不代表扶搖號拍攝的照片是錯的,更不意味著火星表麵的情況變了。

這隻是通過不同的拍攝技術進行成像導致的區彆而已。

一張張的圖片在徐川眼中劃過,由遠到近,扶搖號航天飛機在接近火星的過程中,拍攝的照片數量其實並不算很多。

這主要是受拍攝技術的影響。

它和常規的拍攝方式完全不同,普通人拍照通常情況下拿著手機和照相機對著風景就是一頓哢哢哢,隻要你手速快或者設定了自動拍照,一分鐘給你整出幾百張照片都是輕而易舉的。

但在遙遠的太空中,拍攝一張星球的高清圖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

比如哈勃望遠鏡,拍攝星球高清圖的核心原理是通過光學係統收集並聚焦光線,然後將其轉化為電信號記錄下來。

它采用了裡奇-克雷蒂安-卡塞格倫光學布局,入射光首先從主鏡反射到副鏡,副鏡再次將光線反射通過主鏡上的一個小孔,到達一組科學儀器共享的焦平麵,從而生成圖像。

而在扶搖號航天飛機上,搭載了太空望遠鏡先進巡天照相機、廣域照相機、成像光譜儀等拍攝裝備。

這些設備都在特定波長範圍內工作,通過共同努力來收集火星的光學數據,再轉變成電信號形成圖片。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曝光控製’。

星空中的恒星儘管足夠的多,但對於相機來說,星空依舊太過於暗淡。

幾乎所有的天文望遠鏡都需要長時間的曝光來收集足夠的光子,曝光時間越長,得到的光子越多,照片也就越清晰完美。

這也是限製超高清火星圖片拍攝數量的重要原因。

不過隨著與火星的距離拉近,當常規光學超高清相機陣列進入工作區間後,拍攝的照片數量便會急劇的增加。

在這些照片中,徐川最感興趣的是火星兩級的圖片。

和地球一樣,火星的自轉軌道同樣是具有自轉傾角,且與地球接近。

地球的是自轉傾角約為23.5度,而火星的則約是25.19度。

但由於火星沒有像月球那樣的巨大衛星來維持自轉軸的穩定,因此自轉傾角會發生變化,會從13度到40度之間變化,周期以千萬年為單位。

讓徐川感興趣的,是火星南北兩極的冰蓋麵積大小!

在其中的一張火星全景圖上,他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火星南極的傾斜角背光麵上,有著大麵積的白色。

那是類似於地球南北極的冰蓋,但和地球的水冰蓋不同的是,火星南北極的冰蓋,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

它的數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人類未來移民火星的方式。

PS:祝大家國慶節快樂~闔家團圓,家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及最重要的,暴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