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新一期的《探索》,懵逼的全世界(2 / 2)

“畢竟,在可控核聚變領域,我們和華國也有合作。”

“尤其是目前正在德克薩斯州修建的大型聚變發電站,還需要他們提供技術和設備。”

“如果貿然在半導體領域采取行動,這對於德克薩斯州的聚變發電站甚至是加利福尼亞州和俄亥俄州已經修建好的聚變站來說可能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聽到這話,會議室中不少人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儘管這兩年他們已經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但想要破解可控核聚變技術,將其掌握在自己手中依舊遙遙無期。

尤其是在高溫等離子體湍流的控製模型與在第一壁材料上,目前更是看不到多少希望。

前者還好說,米國有著全世界最頂尖的一批數學家,在各大高校數學教授的幫助下,針對那位徐教授解決的NS方程,在等離子體湍流的控製上一直都在不斷的推進優化。

但後者,第一壁材料的研發,目前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任何的進展。

材料領域本身就是最難逆向的領域之一,更何況是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中的這種能抗住高能粒子損傷的材料呢?

在華國沒有做出突破前,全世界的研究加起來都沒有什麼進展。

想要在這一領域實現技術突破,難度真的太大太大了。

而對於他們來說,短時間內技術無法突破,剩下的選擇就隻有一個了。

那就是和這個競爭對手合作,從對方手中采購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與相關的配套技術。

畢竟能源是所有工業與民用都需要的核心物資,電能對於當今的社會發展來說太過於關鍵了。

為了確保米國國內工業的競爭性和民用電力的廉價性,不至於落後其他國家太多,他們隻能咬牙去和對手協商爭取。

如果在這個時候對半導體領域動手,這對於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合作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坐在會議桌旁邊,羅伯特·萊特希澤看了一眼說話的內閣成員,笑著開口道。

“的確,我不否認如果是按照以往的方法對半導體領域動手的話,這可能會影響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合作。”

“但是壓製對手的方式也並不全都是禁售和製·裁。”

目光在人群中掃視了一圈,他接著笑道:“如果是在對手沒有反抗能力的時候,這的確是最好的手段。”

“但如果是對手有著在其他領域反製的手段,那麼我們的方式就需要變通一下了。”

“比如.”

微微頓了頓,羅伯特·萊特希澤接著說道:“比如主動推動半導體產業鏈的上遊漲價,材料、芯片、光刻機等等,通過自由市場來給我們的競爭對手壓力。”

“嚴格控製5納米和5納米以下的芯片流向,且放開7納米和7納米之上的芯片交易。”

“他們不是正在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究芯片和尋求半導體領域的突破嗎?在這個時間點,如果我們向對手大量投入他們能夠生產的同級彆,以及略高一級彆的芯片和半導體器件。”

“那麼這個結果會是什麼?”

“相信大家都能夠想到。”

“有時候嚴格的控製並不是最好的辦法,這隻會致使對手在這些領域尋找自我的突破。”

“而利用我們強大的優勢和龐大的產量,以及廉價的產品,衝擊對手的自研產品和收獲對手的市場,這才是最好也是最合適的手段!”

“為了防範於未然,我們必須掌握主動權!”

坐在首位上,頭發炫酷的總統點了點頭,對於自己親手挑選的這位商務蔀蔀長提出的意見表示了認同。

的確,如果是在四五年前,他們都能夠毫不猶豫的采取的打壓的方式來操控半導體行業打擊對手。

但現在,行情已經促使他們沒法這麼做了。

華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技術突破,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其他的行業。

比如半導體領域。

這個對手的聚變堆,早已經鋪向了全世界,甚至包括他們自己,都選擇了與之合作,以獲取更加清潔與廉價的能源。

如果此刻再對半導體領域采取封鎖技術的方式,恐怕會極大的影響能源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而羅伯特·萊特希澤提出的意見,無疑是當下最合適的。

不得不說,在牽扯到半導體這個核心科技領域的時候,米國的動作的確很快。

或者說,這最後的一場會議隻不過是象征性的通知而已,早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做好了相關的工作。

在新一期的《探索·總刊》和《探索·材料學》還沒有正式發布的時候,相關的消息便已經傳遞出來了。

儘管還沒有經過新聞發布會正式通告,但毫不誇張的說,在米國當局的推動下,第二天全世界便知道了這個消息。

不管真實與否,半導體相關的產業鏈,在這一刻無疑又迎來一次世界矚目的光彩。

米國選擇放開對半導體領域的技術封鎖,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的,無論是因為能源領域的威脅,還是出於其他的目的,這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各大廠商能夠借助這個時機大規模的進入華國,進入如今這個全世界市場第一的超級大國中,去賺取到數以百億、千億的財富。

沒有人會懷疑華國是否會具有這樣的潛力,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超級大國的市場之廣闊,得天獨厚。

尤其是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後,即便是米國和歐盟加起來,市場都不一定有華國大。

這對於一直難以直接向華國傾銷高端芯片與半導體產品的各大半導體產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無論是英特爾,還是高通,英偉達,亦或者是博通、AMD等等半導體廠商,甚至阿斯麥,台積電等光刻機與晶圓代工廠,都紛紛在摩拳擦掌,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大乾一場。

然而就在這個興奮的關鍵頭上,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由那位徐川教授所創建的《探索》期刊,對外公開了下一期《探索·總刊》與《探索·材料學》的內容。

《基於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的高性能碳基芯片!》

《基於碳基半導體材料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的方法!》

當這兩篇刊物在《探索》總部通過采訪釋放出來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懵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