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空天母艦的完整設計方案(2 / 2)

曾有不止一位航天員透露,即使在太空中將自己固定起來,但飄浮感仍迫使自己經常從夢中驚醒。

類似情況隨著太空滯留時間增加,勢必會更加明顯,從而妨礙航天員工作生活。

可以說,人造重力是航天員期盼已久的“保護神”。

它有望一勞永逸地解決“失重病”,幫助人類以更矯健的步伐、更健美的體態向更深遠的宇宙邁進。

而人造重力對於目前的人類科學技術來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離心力來模擬重力了。

如果玩過旋轉木馬的都知道,如果木馬如果轉得飛快,就會感受到一股強大的離心力。

小時候看貓和老鼠的動畫片,就不止一次的見過湯姆被旋轉的遊樂設施甩出去摔在地上的畫麵。

事實上,人類很早就知道,這是離心力在起作用。

這種虛擬的力使旋轉的物體有遠離旋轉中心的傾向,這艘空天母艦就是基於這樣的原理而製造的。

不過,要製造一個旋轉的係統很容易,但要想成功模擬出與地球相等的重力,就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

那就是轉速。

如果旋轉係統的半徑越短,那麼製造出與重力相同的離心力所需的轉速就越高。

以他們發射上天的天宮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為例。

它的直徑為4.2米,如果要模擬地球重力,那麼轉速就要達到每分鐘二三十圈。

在如此高轉速的空間之內,人是沒有辦法正常活動的。

因為‘科裡奧利效應’。

或許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這個名詞,也不知道它到底是個什麼。

不過換個說法大家就能理解了。

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地轉偏向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旋轉的坐標係內移動的物體,移動路線會發生偏轉,轉速越快,這種偏轉就越明顯。

比如在一個每分鐘旋轉二三十圈的係統中,我們隻是嘗試從椅子上站立起來,都會一頭栽在地上,這就是科裡奧利效應所導致的。

科裡奧利效應是沒有辦法完全消除的,即便是在地球這樣一個龐大的旋轉係統之中,物體的移動依舊會發生偏轉。

所以北半球的流體會向右偏移,南半球的流體會向左偏移,大氣和海洋環流都會受此影響。

而這艘空天母艦之所以設計成五百二十米的外圈直徑,就是考慮過科裡奧利效應和對宇航人員的身體健康影響。

通過結合醫學界專家的實驗和計算,隻要母艦的外圈結構在旋轉的時候角速度不超過每分鐘兩轉,那麼就可以保障飛船上人員的健康與正常活動。

而通過離心力的計算公式【RCF=1.118*10*N*R】可以得出如果要達到地球表麵的重力加速度,那麼所需的離心半徑約為224米,也就是直徑近500米。

這就是這艘空天母艦外圈結構達到了五百二十米的核心原因。

隻有達到了這個級彆,生活在上麵的人員才能夠相對正常的活動。

當然,除了這些保障在裡麵生活的人員健康安全的設計外,這艘空天母艦在軍事用途方麵的設計也不容小覷。

首先是內圈!

內圈除了作為核心艙,為整艘空天母艦提供能源、動力外,還被設計成了兩門威力巨大的動力炮!

其采取的設計方案與此前徐川參與過的電磁軌道炮幾乎一致。

那群之前提到過要在太空中建造一門‘超高速精準打擊電磁軌道炮’‘喪心病狂’的裝備處專家們,最終還是以另一種形式將其設計進了這艘空天母艦中。

通過內圈主核心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提供無儘的能源,利用常溫超導材料作為軌道,長達整整六十八米的加速炮管.

要知道,之前他在江楚那邊的電磁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測試實驗室中看到的‘雷神號電磁軌道炮’總長也不過是十五米,加速炮管隻有13.8米。

老實說徐川都不知道這群人弄出來這個想乾啥。

一發乾掉小日子?

咳咳

雖然說沒這個可能性,但如此誇張的加速軌道,這玩意理論上來說完全不比小日子擁有的那兩枚核彈弱。

在外圈與內圈中間的空白處,則用於承擔對航天飛機、空天戰機一類飛行器的補給任務。

那些用於鏈接內圈和外圈的高強度抗拉升材料被設計成了類似於管道的結構,甚至可以做到通過自動化設備高效的給飛行器補給物資。

而在空天母艦的最外圈,采用了高強度的合金材料作為防護壁,從報告文件來看,這主要是應對在太空航行時的細微塵埃與微隕石的衝擊。

畢竟空天母艦在太空中的飛行速度極快,任何再細微的塵埃和隕石在超高的速度下撞上飛船都會造成極大的動能損傷。

而且,在外圈結構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同步設計部署動能武器、電磁武器和激光武器等不同類型的武器裝備。

這些外圈結構上的武器主要起攔截防護功能,應對敵方炮彈導彈的攻擊。

雖然說目前除了激光武器外還沒有其他的武器能夠攻擊到處於近地軌道的設備。

但洲際導彈這種遠程導彈如何改裝的話,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而且米國如今也跟隨著他們的腳步重啟了航天飛機,雖然說在目前在體型大小性能上遠遠無法和他們的相提比倫。

但中小型的航天飛機也並不是沒有攜帶攻擊性的武器裝備上天的能力。

不得不說,在這艘空天母艦的設計上,航天集團可謂是將他們能夠想到的一切,都給融進去了。

PS:月初了,求一張大佬們手中的保底月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