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縮小也不會太小。按照我之前的計算,理論上來說,以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為外場線圈製造的混合型聚變堆,要穩定的維持住次約束能力、聚變能力以及五百萬千瓦級彆的輸出功率的話,最小的直徑也需要穩定在8.4米的直徑。”
“如果再算上配套的其他設備,按照初步的計算,其占地麵積拋開發電機組,至少需要達到長二十米、寬十五米、高十米左右空間區域。”
“我不知道目前的航母能否提供一個如此大區域來給聚變堆使用,但如果能做到的話,理論上將聚變堆塞進航母裡麵是完全可行的。”
頓了頓,徐川接著道:“如果能做到將聚變堆放到航母上,那麼使用電磁加速軌道對艦載機、電磁武器等方麵設備提供能源同樣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米國的尼米茲和福特級航母,其核裂變反應堆能提供的動力好像還不到三十萬千瓦。”
“當然,尼米茲和福特級航母上裂變堆,所占據的空間應該也沒有聚變堆那麼大。”
徐川簡單的將自己心中針對聚變堆的一些計算說了出來。
對麵,高弘明不知道什麼時候摸出來個小本本,正在愉快的記錄著核心點。
雖然他並不是很能理解為徐川說的這些話,但光是500萬千瓦級彆的輸出功率對比30萬千瓦的輸出功率,就足夠讓他興奮了。
果然,對比起核聚變技術,核裂變就是個渣渣。
要是弄聚變堆航母艦隊,再配上對應電磁武器,天下之大,哪裡不可去?
歡快的將眼前這位大佬說的知識點簡略的記錄下來後,高弘明合上了筆記本,笑道:“很感謝徐院士您的寶貴意見,這些我都會完整傳遞回去的。”
徐川笑了笑,道:“能看到祖國強大,這同樣也是我的夢想。”
高弘明並沒有在金陵這邊呆多久,和徐川見了一麵,聊了些東西後,便帶著一些資料返回了京城。
不過新來的溫遠航,就常駐在金陵這邊了。
帶著他去熟悉了一下環境和核心人員後,徐川便將棲霞可控核聚變研究所的重組轉型丟給了這位溫管理。
行政方麵的工作,他不擅長,也沒時間花在這個上麵。
安排好這些事情後,徐川來到了川海材料研究所。
兩年的時間,川海材料研究所在充足的資金提供下,已經擴張成了一家中大型的研究機構了。
如果不是徐川在有意控製它的規模,它的擴張速度能更快。
“關於南韓那邊KL-66室溫超導材料,模型驗算那邊結果如何了?”
研究所中,徐川找到了大師兄樊鵬越問道。
在昨天他就將自己在arxiv預印本網站上看到的論文消息發給了川海材料研究所,並安排了複刻實驗。
雖然實驗複刻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不過川海材料研究所中,還有一個經曆了兩年時間發展的材料計算數學模型。
通過這個數學模型,在合成步驟和實驗數據都有的情況,先用計算機做一個模擬測試,是沒什麼問題的。
“第一輪的模擬合成測試做了,結果並不是很好。”
樊鵬越搖搖頭,接著道:“相關的數據我已經發你郵箱了。從模型的模擬測試結果來看,按照論文提供的方法將這種KL-66材料合成出來並沒有問題。”
“但是合成後的KL-66材料,經過數控模型的驗算,並沒有模擬出完整的超導性能。”
聞言,徐川有些好奇:“沒有模擬出完整的超導性能是什麼情況?”
樊鵬越:“可能是臨時添加上的模塊功能並不是很完善,在對這種KL-66材料做模擬測試的時候,發現它的一些超導現象時有時沒有的。”
“比如完全抗磁性,在多次測試的時候,會偶爾出現一兩次無法驗證抗磁性的結果。”
“亦或者零電阻,這個更古怪。在多次模擬合成的材料測試中,在常溫狀態下一次都沒有出現過,但將溫度拉低到零下一百六十攝氏度左右的話,倒是能出現。”
“這種奇怪模擬情況下,就很難判斷這種KL-66室溫超導材料是否真的具備超導性了。”
PS:晚上還有一章,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