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印璽,跟一些重要的文件。”
皇宮中,奧爾洛夫將自己搜到的一些東西放在了桌子上,葉卡捷琳娜也在看著那些文件。
“彼得有消息了嗎?”她問道。
“根據我們問到的情報,在得知政變之後,他非常慌張,手下人建議他立刻動身前往喀琅施塔德,率領海軍和忠於他的部隊,依托普魯士,向聖彼得堡反攻。
但是彼得三世拒絕了這個建議,指揮手下的荷爾施泰因軍團,要固守在當地一座平時用作訓練的木製城堡裡。”
葉卡捷琳娜不屑一笑,“確實是他會做出來的事,然後呢?”
“後來估計是我們帶去的是精銳禁軍,又改變主意,帶上身邊的情婦和隨從,逃往喀琅施塔德。”
葉卡捷琳娜頷首,“抓到他的時候,記得彆殺他,我還要他簽署退位法令。”
“是!”
在奧爾洛夫離開之後,沒有花多少時間,就抓回了彼得三世。
因為當彼得三世到達喀琅施塔德的時候。
當地駐軍就宣布,他們已經向葉卡捷琳娜宣誓效忠了,所以不能接納彼得三世。
此後彼得三世完全喪失了鬥誌,連逃往普魯士的勇氣都沒有了,乖乖地按照葉卡捷琳娜的意思,回到了奧拉寧鮑姆,簽署退位詔書。
當然,僅僅隻是如此還不夠,從彼得大帝規定的皇位繼承法來看,葉卡捷琳娜的做法無疑是謀反篡位,在法律上站不住腳,
所以她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解釋她獲得政權的合法性。葉卡捷琳娜知道無法從法律角度為自己的行為做出解釋,於是就需要在道義和政治層麵上做文章。
所以在她在此刻就伏在案桌前寫著宣言,裡麵將痛陳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把彼得三世的許多行為描述成國家層麵上對俄國的背叛和犯罪,所以發動政變屬於不得已而為之。
某種意義上,這些內容實際上也沒有說錯。
在她寫好這些宣言之後,奧爾洛夫也從外麵走了進來,手上拿著一卷羊皮紙。
“他已經寫好了。”
那應該就是彼得三世的退位詔書,葉卡捷琳娜對那彼得三世已經厭惡的很了,所以所有事情都是由奧爾洛夫去做的,連見他一麵都懶得去見了。
“陛下。”奧爾洛夫看著葉卡捷琳娜,眼中閃動著微光,“現在,他對於您來說已經失去了作用,可以將他交由我們來處理吧?”
彼得三世將那些浴血奮戰的戰士們打下的土地還給德國的行為,無疑是對軍隊莫大的背叛與恥辱。
他們的榮耀被踐踏,信仰也遭受了動搖,無論是參加了那場戰爭還是沒參加那場戰爭的人,都無比憎惡這位皇帝。
所以他的目的可想而知。
葉卡捷琳娜微微閉上了眼睛,接著道。
“暫時先讓他活著,沒我的同意,彆動他。”
奧爾洛夫撇了撇嘴,但還是道,“是,陛下。”
說著,就直接退離了這裡。
葉卡捷琳娜緩緩的睜開雙眼,目視前方開口道。
“你說,我該怎麼處置彼得?”
夏亞就站在她的身側,所以顯然是對他說的。
夏亞的眼瞼微收,“你是皇帝,這是你該決定的事情,不是嗎?”
葉卡捷琳娜的目光閃動,“曾有一個人拜托我留彼得三世一命。”
“這個人對你很重要嗎?”
“重要倒是算不上,但我對他很敬重。”
葉卡捷琳娜沒有再繼續言語,隻是從座位上起身。
“你應該還有時間吧?”
“今天落日前,我要回去吃晚飯。”夏亞說。
“那就再跟我去一個地方吧。”她說。
她從位置上起身,走出了這個房間,而夏亞也跟在了她的後麵。
她找到了一個奧爾洛夫對著他道。
“準備馬車,我要去什利塞爾堡要塞。”
“是!”
奧爾洛夫點頭回應,接著退離了這裡,等待葉卡捷琳娜走出皇宮後,門口就停著一輛馬車了。
她跟夏亞一起坐上了馬車,隨著車輪轆轆聲,他們逐漸的駛向遠方,馬車大概走了幾十分鐘,他們到達了她口中的什利塞爾堡要塞。
這裡是俄國的巴士底獄,關押政治犯的地方,在另一個世界的革命運動中,曾被革命者占領過。
這裡有很多座塔樓,連接它的隻有一座吊橋,上麵放置了許多的重炮,很好的履行了它的要塞職能。
不過這裡的士兵也同樣宣布臣服了葉卡捷琳娜,他們在士兵的帶領下,他們走過長廊,走過樓梯,進入到了一處塔樓中。
這裡的環境很昏暗,十八世紀的要塞結構隻能支撐一些小窗,所以內部需要通過火把來照明。
“你聽說過,伊凡六世嗎?”葉卡捷琳娜問道。
夏亞抬起了眉毛,伊凡六世,對於了解這個國家曆史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名人了。
他是布倫瑞克的安東尼·烏爾裡希公爵的長子,伊凡六世的母親安娜·利奧波爾多芙娜是沙皇伊凡五世唯一的外孫女,俄國女皇安娜一世唯一的外甥女。
安娜幾乎一輩子都生活在俄國,她的丈夫也在俄國安家,這對夫婦希望他們自己或他們的後代能夠在女皇去世後繼承皇位。
1740年10月日,伊凡六世的姨祖母安娜一世在臨終時收養了他,並宣布伊凡六世是她的繼承人。
安娜還宣布由她的長期情人兼顧問,庫蘭公爵恩斯特·約翰·馮·拜倫擔任攝政王直到伊凡六世成年。
事實上,為了確保她的愛人在她死後能享有權力和影響力,這位瀕臨死亡的女皇選擇還是嬰兒的伊凡作為繼承人,而不是伊凡六世的已經成年的母親。
1740年10月8日,安娜一世去世。第二天,嬰兒伊凡就被宣布為全俄國的獨裁者皇帝伊凡六世,拜倫也成為了攝政王。
然而,無論是伊凡六世的父母還是大多數貴族都不接受由拜倫掌權。身為安娜一世情夫的拜倫樹敵無數,在宮廷內極不受歡迎。三周之內,拜倫便在伊凡六世父親的策劃下倒台。
1740年11月8日/19日午夜,拜倫在臥室內被皇宮禁軍首領米尼赫率領的禁軍抓獲,並被放逐到西伯利亞。
伊凡六世的母親安娜·利奧波爾多芙娜被選為新任攝政王,不過,實權還是掌握在米尼赫等禁軍將領手中。
米尼赫掌權後不久,即被副總理安德烈·伊凡諾維奇·奧斯特曼推翻,米尼赫被撤銷官職,貶為庶民。奧斯特曼出任新的攝政王。
伊凡六世的統治和他母親的攝政僅持續了13個月,1741年1月6日,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發動政變登上了皇位。
這位伊麗莎白,就是彼得三世上一任的皇帝。
自那之後,伊凡六世就開始了他極其漫長的監禁生涯,也就是說,他在嬰兒時期就被囚禁了,不被允許受到教育,不被允許擁有自由。
在整個俄國裡,他應該是最悲慘的一個人。
夏亞的視線看向了走廊的儘頭的那扇鐵門,一位穿著軍服的看守將那鐵門打開,鐵門後是金屬的方格鐵欄,裡麵是一處圓形的牢房,空間不大,隻有十幾平,漆黑昏暗。
隻有一扇很小的窗戶透光,外麵的陽光就透過那扇窗戶揮灑而進,剛剛好照射在了站在門口的葉卡捷琳娜的臉上。
在那牢房中,站著一個人,穿著一件臟兮兮的襯裙,頭發隨意的散落在肩膀上,因為許久沒有清洗了也粘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