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2010將會是很有趣的一年(1 / 2)

也就是去年,諸多明星紛紛下場,開始對外界透露出自己在商界的功績,得益於巨大的名氣,很少有血本無歸的。因為這股勢頭實在是太大,《南都》報紙宣稱:

“這是'明星企業家’的元年,字麵意義上的。”

國際章之所以破天荒出演小妞片,因為她以為那片子能賺錢,打算把賺來的錢挪用他處。在好萊塢的日子裡,國際章通過紀靈的牽線搭橋,接觸到了好萊塢的華人太太團,如默多克傳媒老板的老婆,某無線電視台台長老婆。

三人搭夥,有技術,有資金,有渠道,決心拍一部證明自己實力的片子——為了取得足夠多的話語權,國際章自己也投入了老本,既貢獻技術,又拿出資金。

與此同時,她還學習李亞彭,在京城投資某房盤,至少有四千萬。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第一步就趴下了。

這年同樣是港陸合資拍片的一年,陳昆主演的電影《畫皮》狂卷2億人民幣,票房基本由大陸貢獻,證明了大陸小生的票房號召力,令圈內人側目。

他們認為,現在有一個公式,港地製作班底,加內陸有粉絲基礎的年輕小生,以及鋪天蓋地的營銷,是能夠賺錢的提款密碼。

托陳昆先行的福,諸多小生都接到了港地班底的電影,且是主角,仿佛打開了這一層隱形的壁障。方沂再次拒絕《一代宗師》的邀請,墨鏡王選擇等待,而資方竟然任由墨鏡王等下去,不認為他這次是瞎胡鬨。

資本並不真的在乎港陸之分,文化底蘊,誰給他們賺錢,誰就是寵兒。

在京城的方沂工作室裡邊兒,年輕導演郭凡和李洋,兩人來拜訪方沂。

他們聽到方沂正在和經紀人聊天,方沂掰著指頭數:

“陳愷戈、馮大炮、薑紋,都有片子要上映,又放在了同一時間——去年是國產電影慘敗的一年,沒什麼好說的,中影的年度報告裡邊兒,唯一能拿來雕花的是《赤壁下》和《愛有來生》在海外的票房……而今年很不一樣了,大家都憋著一股氣。”

“能不能否極泰來呢,不能連續兩年都不如人吧。”

去年年末,足以載入影史的重磅視效大作《阿凡達》上映,在內地狂卷14億多票房。十二年前,該導演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創下3.6億票房,一直到出動兩百多位明星,組織各事業單位和機關包場觀看的《建國大業》上映,4億元,才擺脫了影視票房第一屬於洋人的尷尬。

然而,誰能想到呢,三個月後,又變成彆人的形狀了,14億之於4億,超過了三倍還不止。連《南都》這種南方係報紙都沉默了,把希望寄托在國師身上,認為他能像當年的《英雄》一樣,做國產電影的英雄。

為年末的國產片市場,留下一點盼頭。

然而,國師交出來的答卷是《三槍拍案驚奇》。

這種悲觀情緒,蔓延到了今年。中影集團火力全開,發誓要把總票房堆起來,凡是有賣相的片子,三爺通通給錢,通通掛名。原有對付好萊塢的招數現在更不裝了,勢必要壓到網上流出盜版片源為止。

對付好萊塢是很難的,學習港地和寶島嗎,自由而開放的市場,後果是一代人的觀影習慣都改變了。

或者像韓國,像大陸:自有國情在此。

這一番戲謔的打趣,讓郭凡和李洋兩人在外邊兒聽得發笑,他們聽到方沂的聲音:“進來吧。”

“這位是?”

說的是郭凡。

郭凡戴大黑框眼鏡,留絡腮胡,卻又穿兜帽衫,他對方沂介紹道,“我是京影管理係的導演研究生,和李洋合作,他負責寫腳本,做動畫片,我試著真人化,做微電影。”

方沂看向李洋,李洋便道,“他挺有才華的,不是第一次做導演了,算是資深人士吧……旅遊衛視的編導也做過,漫畫家也當過,作品還拿到英國去參展,也是因為這一出我才認識了他。”

郭凡年紀比方沂大,但很謙遜,“我對方先生你仰慕已久,你在圈內的聲名特彆好。”

又聊了幾句話,進入到正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