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什麼防撞測試、各種安全測試之類的。
這些在現在,統統的沒有。
不然渝州動力機械廠生產的山城牌汽車,各種毛病一大堆,可為什麼依舊生產那麼多,而且還全部都銷售出去了。
現在人們對產品質量問題有相當高的忍受度,車壞了,直接開去修理廠修唄,反正修車錢都公家出。
等等,因為修車是公家出錢,所以大家才是不在乎車子的質量。
也不會去找廠家之類的。
對於廠家來講,隻要將產品給賣出去了,就和自己沒有關係了。
大家都國企,質量差點,有什麼關係。
隻要能將就用著,不就好了嘛。
實在質量差到讓其他單位怨氣大得很,那就進行一次生產整頓。
整頓完之後,照樣生產。
現在可沒有產品三包之類的,不像是以後,產品必須得要有三包。
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產品三包政策,受到了極其大的衝擊。
在網絡上麵,充斥著各種小廠生產的工業垃圾。
是的,用工業垃圾來形容一些產品,一點都不過分。
合格證都沒有一個。
這樣子的產品,質量到底如何,可想而知。
用著沒壞,那純屬運氣好。
此時無疑是汽車工業最好的時代,不對,不僅僅是汽車工業,是所有工業企業最好的時代。
陳懷慶:“這車,除了發動機,其他的,我必須得要說實話,都落後於國際市場標準的。這麼說吧,這款很多技術落後於世界的車,也就隻能夠在華國銷售。”
“將落後的產品賣給國人,我感覺挺羞人的,臉紅啊!”
聽著陳懷慶的話,大家也不由的微微低下了頭。
陳懷慶搞來了不少國際上主流的汽車期刊之類的。
還進口回來了不少量汽車,供大家進行拆解研究。
仿製嘛,這沒有什麼啦。
新人嘍,都是從仿製開始的。
不要覺得仿製丟人,丟人的是,過去幾十年了,一點進步都沒有,沒有上進心。
比如說那些和國外汽車品牌搞合資的車廠。
在未來的轎車市場上,國產車實際上在一段時間裡麵被放棄發展的。
直到九十年代的時候,民營車企出現,國產車才是算重新上路。
比如說吉力汽車,吉力成立於1986年,開始的時候和墨塔工業一樣,也搞摩托車的。
然後到1997年的時候,才是開始要搞轎車。
像是比亞蒂公司,開始搞電池的,到2000年後才開始搞汽車。
吉力和比亞蒂走的發展路線上,是不同的。
吉力推崇通過不斷的收購來填充自己的技術庫,而比亞蒂更多搞自研。
兩條發展路線誰優誰劣,真的不好說。
企業發展路線的選擇實際上沒有優劣之分,就看發展得好不好。
你發展得好,那你走的路自然被人覺得是好。
你發展得不好,那批評聲肯定遮天蓋地的來。
等到民營國產車出來,已經有著些晚了,這個時候,國內汽車市場早就被合資車和進口車給完全占據了。
民營車企的國產車從一開始,就麵對著三個問題:準生證的問題、市場競爭問題和技術問題。
在開始些年,民營車企隻能夠走低端市場。
作為市場新人,走低端市場是唯一的路。
不可能說,一上來就去到高端市場的,這又不是在一個行業發展的初期。
反正結果就是,國產車長時間被合資車和外國車壓製。
以後來者的角度來講,實際上這所謂的市場換技術,看起來很好的一條路線,可真正實行的時候,卻是一個陷阱。
沒有考慮人性!
已經可以依靠合資車賺錢了,對於一眾國企車企來講,為什麼還要去費心費力的發展自主品牌的車子。
去研究什麼自主技術哦,直接等著外國“友商”把技術轉讓過來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