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1型發動機情況還相當不錯的,靜態試驗連續運轉1000小時表現穩定。
能夠研發出來kea1型發動機,還必須得要說到墨塔技術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在高溫合金材料上麵的進步。
發動機渦輪葉片一般要在1500℃和接近15000轉/分這種極大離心力的惡劣工況下運轉。
渦輪葉片工作溫度高,負荷大,應力複雜。
也就要求材料具有很強的熱強性、抗衝擊性、抗疲勞性、耐腐蝕能力及損傷容限特征。
材料如米!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航電係統是墨塔飛機自己進行研製的,飛機上用到的芯片之類的,全部都由四象科技提供技術支持。
mt90飛機很多的數據,還得要在進行測試之後才是能夠確定。
比如說最大起飛重量、最大載重、最小起飛跑道距離等等。
設計數據和實際能達到的數據,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差距。
如果說,有一天能夠做到設計和實際誤差很小了,那麼可就厲害得很了。
那個時候,華國的航空工業才算是真正的登堂入室。
這可不僅僅隻是差距小的問題,背後還涉及到很多的問題。
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可背後是一個體係在支撐的。
就像是汽車,生產汽車在此時的華國,輕輕鬆鬆就能夠搞定。
可在全球範圍內,能夠生產汽車的國家,也沒有多少家。
能夠將汽車產業給做好的,更少。
沒辦法,這屬於一整套的工業體係。
陳懷慶:“mt60的試飛情況如何?”
mt60並不是噴氣式飛機,而是一款雙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飛機。
在設計標準上麵,也是按照歐美民航客機標準來的。
mt60可不僅僅說想要隻在華國民航客機市場上麵撲騰,而是要走向國際市場的,要取得歐美適航證。
取得歐美適航證在此時來講,基本上歐美不會對mt60進行限製,畢竟兩者現在更多將精力放在大型民用客機上麵。
對於這類小飛機,看不上了。
畢竟小飛機並不是怎麼的賺錢,辛辛苦苦的賣上一架,最終賺上幾十萬……
賣大飛機多賺錢啊,一架最少就幾千萬乃至上億。
相比起mt90在發動機上麵實現了國產化,mt60的發動機反倒是外購的。
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發展的時間相當漫長了,漫長的時間下,自然也造成技術上麵的成熟。
所以,mt60外購發動機的選擇還挺多的,選擇了米國的一家發動機廠商。
屬於並不是那種太知名的發動機廠商。
發動機外購,但是mt60的航電係統,還是自研的。
除了發動機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國產化的。
此時的華國,國產民航客機也就隻有運7飛機,運7飛機是彷製的蘇聯安24飛機。
mt60又是在運7的基礎上麵來進行的研發,當然了,在很多地方上麵,進行了改進。
實際上mt60和運7相比起,已經完全不同了。
在設計標準上麵,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另外采用的技術,mt60更加的先進。
雖然mt60和運7相隔時間也並不算長,要知道運7是在1986年的時候,才投入到民用客運領域。
短短數年時間,技術進步就這麼大?
很正常的事情,墨塔飛機此時有這個技術實力。
墨塔飛機從烏蘭克招了不少的飛機設計專家過來任職。
實際上,在今年,墨塔飛機從烏蘭克招飛機設計專家的事情,變得更加輕鬆了很多。
都要餓肚子了,自然得要想過辦法把日子繼續的過下去才行。
西都飛機製造廠和烏蘭克那邊,還是有著不少合作,所以在此種情況下,想要招點人,也就顯得很是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