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們都已經習慣自己是天才了!(1 / 2)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們都已經習慣自己是天才了!

反重力磁懸浮列車,技術核心說起來也是很簡單的。

核心技術就是在磁懸浮技術的基礎上,依靠製造橫向交流重力場,來大大降低列車底部所受到的重力,就能夠讓列車的整體重量大大減輕。

磁懸浮列車的大部分重量,幾乎都集中在列車的底盤上,包括起到懸浮作用的係統,包括複雜的電磁係統,等等。

列車上方的重量,相對於底盤就差的太多了。

包括列車的廂體、電路構造以及其他結構,也包括所有的乘客人員等,重量能達到底盤的五分之一就很不錯了。

如果能夠給列車底盤減重百分之八十,列車整體重量就會大大的降低,利用和軌道之間的強磁性,列車自然就很容易懸浮起來。

同時,列車運行中途不需要太強的磁性,耗能量自然也會降低不少,也能減少後續的維護費用。

等等。

王浩仔細思考著,覺得反重力磁懸浮列車是很有潛力的,怎麼也不比超導磁懸浮列車來的差。

當然,反重力磁懸浮列車還隻是個想法而已。

想要真正去製造反重力磁懸浮列車,首先需要的做的是,完善橫向的反重力技術。

這還需要不斷的實驗、研究。

雖然相關的技術還不成熟,但因為不是直接製造研究,想法是可以提出來的。

王浩覺得可以和徐保功談一下自己的想法,以便提前做一些研究準備工作。

會議結束。

好多參會的人都在談著超導磁懸浮列車項目,也有不少人圍在了王浩旁邊。

他們一邊說著王浩評上院士的事情,也同時談起了最新型的超導材料。

超導磁懸浮列車項目通過,最主要就是因為研製出了臨界溫度超過120k的超導材料,好多人都關心新型的超導材料什麼時候才能夠投入到大規模的製造。

王浩說道,“如果你們去西海看一看,也差不多能知道了。”

“現在新的工廠正在建造,實驗室這邊的技術已經成熟了,就是一些關鍵的製造步驟,還需要引入設備、仔細研究改善方法。”

“我估計正式製造,最少要明年年初才能開始,但即便是正式製造,新材料也是供不應求的,最先供給的還是實驗機構。”

這是事實。

國際都在關注超導材料工業公司的新材料,新材料製造出來根本就不愁銷路,優先供給的肯定是實驗室和國防科技。

之後的才會供給一些國內的大型項目。

換句話說,即便超導磁懸浮列車項目論證成熟,短時間也根本拿不到新材料,半年之內連初期的項目實驗測試都做不了。

負責人廖光遠,則更在意王浩對項目的態度,“王院士,你覺得這個項目怎麼樣?”

之前廖光遠有問過同樣的話,但王浩給出了否定的答桉,當時並沒有什麼新材料,而是主要應用低溫超導材料。

現在變成了高溫超導材料,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王浩點頭道,“這個項目是沒什麼問題,科技部已經審批通過,等待新材料就好了。”

廖光遠頓時露出了笑容。

王浩忽然開口道,“廖院士,你帶隊製造過實驗車,對吧?”

“當然了。”

廖光遠自信的笑道,“十幾年前就有樣車了,當時我和其他人一次次的測試,技術才慢慢走向成熟。”

王浩點頭道,“那你對新型的列車研究有沒有興趣?”

“新型列車?”廖光遠有些不明白。

“一種新技術……”

王浩沒有做詳細解釋,而是笑道,“也許以後,我們有合作的機會!”

他說完就離開了會場。

廖光遠則是一頭霧水,完全弄不懂他在說什麼。

王浩並沒有直接離開,而是找到了徐保功,他在會場邊側的樓裡,說起了自己的想法。

那是有關‘反重力磁懸浮列車’的內容。

徐保功隻是想問一下王浩對於項目的看法,完全沒有想到王浩會提出一個全新的想法。

“反重力磁懸浮?”

“你已經看到我們的橫向力場實驗了,減重能夠達到八十以上。”王浩道,“如果把這項技術運用在磁懸浮列車上,就可以讓列車大大的減重,那麼就可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讓列車直接懸浮起來。”

“這會大大減少磨損,降低後期的維護保養費用,同時還可以讓列車變得更靈活。”

“雖然沒有做過詳細的數學論證,但我認為這項技術可以降低能耗。”

徐保功思考著點了點頭,他去旁觀了製造橫向力場的交流重力實驗,當然知道橫向場力的技術,但聽到說技術要運用在磁懸浮列車上,確實感到非常驚訝。

哪怕反重力的研究再高端、突破再多,他一直都覺得是屬於未來科技,而不是現在能夠應用的。

現在聽王浩說起製造反重力磁懸浮列車,他才發現反重力技術確實可以應用起來。

徐保功深吸了一口氣,覺得自己需要消化一段時間,“你這個想法確實挺好,但還是要仔細想一想。”

“這可是反重力技術,是否公開使用,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必須要開會討論。”

“但是,我覺得沒有太大問題,尤其還牽扯到了磁懸浮列車……”

徐保功並不擔心技術保密問題。

反重力的橫向力場是個新發現,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發現,暫時肯定是要保密的。

但是,隻要技術被運用起來,哪怕是軍事上的大量應用,都肯定會透露出消息,根本無法做到完全的保密。

另外,完全保密的意義也並不大,因為技術是不可能被‘看走’的,交流重力實驗是非常複雜的,沒有相關理論的支持,想要複製下來都是很困難的,更不用說什麼技術升級了。

既然如此,利用某個項目來積累應用反重力技術的經驗,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他們所製造出來的列車會更加先進,才是真正向全世界展現技術。

這是真正的展現高端技術。

至於常規的超導磁懸浮,真的就隻是‘常規’而已,核心技術都是徳國人研究出來的,他們製造出來運用的是彆人的技術,說出來都感覺沒什麼意思。

反重力磁懸浮列車,甚至是反重力超導磁懸浮列車,才是展露出領先全世界的技術。

同時,展露出的還包括國內在反重力技術、超導技術研究上的超前和領先。

……

王浩在參加了會議以後,第二天又去參加了數學會議。

說是數學會議,其實就是一群數學院士的聚會,差不多可以理解為,新晉數學院士的‘迎新會’。

‘迎新會’的主角,自然就是王浩和高振明。

王浩到了迎新會的現場時,高振明早已經來了,他正和幾個老院士說著,還坦然的談著學部評審的忐忑以及評上院士的‘運氣’。

高振明看到王浩馬上和其他人說了一句,“我還是要謝謝王浩院士,如果不是他,我今年真的是評不上。”

“那確實。”

“往年,我很難投代數幾何一票……”

“還是要謝謝王浩!”

王浩也帶著笑容走了過來,他和每個人握手寒暄。

之後也加入其中聊了起來,一群人談的內容很多,也包括一些院士的工作。

比如,參加學部會議。

當真正成為院士以後,就進入了院士的圈子裡,也會參與到新圈子的工作。

一般年輕院士都會參加學部會議。

年輕院士,指的可不是真正的年輕,國內院士的圈子裡,65歲以下都可以稱作是年輕,就更不用說20多歲了。

那些走不動路的老院士,才不會再參加學部會議。

另外,院士也需要組織一些研究方向,以及積極的參加國家的一些決策會議。

就像是徐保功說的,成為了院士就需要擔負一定的責任,院士就是領域內的學術帶頭人。

比如,高振明評上了院士,他就是國內代數幾何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