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顆粒性材料取得巨大突破!(2 / 2)

一階鐵的規模生產,會讓合金材料技術得到巨大的進步,而材料就是大部分技術的基礎。

伴隨著湮滅科技公司的動向,科技部門同步開啟新的研究準備,也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是科技部門討論很久的。

射線發生設備就是核聚變反應的天然容器,有了足夠的基礎以後自然就要研究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項技術是前沿性並具有戰略意義的。

種花家一直都是能源進口大國,石油、天然氣,乃至於發電用的煤炭都需要大批量進口。

如果能擁有一項高端的能源技術,即便隻是用來製造電力,也能夠改變被動的能源依賴環境,戰略上就非常有意義了。

另外,可控核聚變是一種清潔能源,代表著人類未來的能源技術,研究出這樣技術的好處太多了。

當然,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即便一直到現在,科技部門也隻是決定‘積攢理論技術儲備’,有了充足的理論技術儲備以後,才會正式開啟可控核聚變的論證,再下一步才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

現在才隻是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的工作是保密性質的,也隻有國內頂尖的學者才有機會參與,十一個院士、幾十個教授組成的團隊,就一起去了射線實驗基地。

射線,是絕對保密的技術。

射線實驗基地也沒有列出‘射線’的名字,一些牽扯到高保密性的設備都是被禁止參觀的。

學者團考察的目標是‘可控核裂變反應堆’。

核裂變反應堆當然是可控的,但‘可控核裂變反應堆’的技術基礎不一樣,控製方法是利用強湮滅力場以及內部的反重力場,創造限製高強反應的環境,再加上其他輔助設備,就能把反應牢牢限製在狹小的區域,同時,降低反應速度以及對外釋放的熱量。

學者團對‘可控核裂變反應堆’非常感興趣。

每個人看到中心的精密設備,了解到相關的技術以後,都忍不住感歎,“這就是控製核聚變的容器!”

“怪不得讓我們過來看,有了這個容器,再加上托卡馬克環形裝置,核聚變控製就有了完善的技術。”

“最大可控能量強度是多少?”

“能實現動力輸入嗎?”

好多學者問起了設備的參數,知道詳細的信息以後,他們也針對性的討論起來,“這個參數要控製核聚變,還是差很多……”

“即便是對核聚變進行控製,爆發的能量強度最低也超過二十倍!”

“內部反重力場減低粒子活躍度,外層湮滅力場湮滅能量,但也是存在極限的,也必須搭配更好的隔熱材料。”

“這個裝置磁場約束做的不好。不過核裂變確實不用控製,換做是核聚變,磁場約束就很重要了。”

“如果用作核聚變的容器,內部還是設計反應通道……”

“外部材料也是大問題……”

“……”

問題當然有很多。

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是個大工程,現在還處在技術積累階段,學者團到來就是了解設備,再針對性找方向進行研究。

當一個個問題都有了解決方案,真正投入到研究的時候,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學者團提出了很多問題,同時也都覺得收獲很大。

他們來之前也討論過,沒想到設備會這麼完善,竟然隻用兩層力場就約束了核反應堆,說明湮滅力場約束的手段是可行方案。

這就足夠了。

有些人也談論起了王浩,他們很清楚湮滅力場約束技術,肯定和王浩的研究直接相關。

“王浩院士去哪了?”

“他怎麼不在?”

湯建軍說道,“王浩院士也在做相關的研究。他希望能解決場力問題,也就是製造更強的反重力場以及強湮滅力場。”

“到時候,保護性就會大大提高……”

……

王浩本來是計劃去射線實驗基地,也和學者團的專家們討論一下控製核聚變技術的研究方向。

但是,一個消息讓他改了主意。

他去了航空材料院。

航空材料院和東工精密一起負責製造微米級顆粒性材料的實驗,他們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實驗過程中分離出顆粒性材料。

這個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是曹東明、曲貴以及楊雲和。

曹東明、曲貴代表的是航空材料院,主實驗也是在航空材料院進行。

楊雲和則代表東工精密,東工精密負責材料切割、加工,並提供實驗所需的一些高端設備。

同時,東工精密的團隊,還需要研究製造容器以及攪拌器。

攪拌器隻是製造環節的一個部件,但就像是航空發動機的扇葉一樣,攪拌器就是製造過程中,發揮最大作用的部件之一。

現在能成功製造出顆粒性材料,也和楊雲和對攪拌器的研究是分不開的,他的團隊製造了好幾種性態的攪拌器,其中有個設計發揮了作用,才成功製造出了顆粒性材料。

當成功製造出了顆粒性材料,楊雲和表現的非常激動和得意,他確實有激動和得意的資本。

現在的製造過程,隻是說出來都很神奇。

顆粒性材料的形態構造非常複雜,而製造過程就隻是把材料融化後和另一種超導材料溶液混合,然後用攪拌器在容器裡快速旋轉,充分的攪拌再冷卻凝固後,就能夠得到性態複雜的材料。

“這就是女媧造人啊……”

楊雲和感歎的說道,“說實話,在研究開始前,我都覺得沒什麼希望。即便王院士非常有信心,但整體聽起來,不像是能完成的技術。”

曹東明和曲貴一起點頭,他們也有同樣的感覺。

這個技術聽起來太高端,高端到感覺不像是真的,結果還真就讓他們製造出來了。

“雖然隻是製造出一些小顆粒,大部分都不成型,但我們實現了從0到1的積累……”

楊雲和說著都翹起了嘴角,“哪怕是王浩院士,也說不出什麼了吧?”

“最主要還是這個攪拌器的設計。”

“我和其他人論證了很多次,都覺得三層長扇葉的設計,最有可能製造出顆粒性材料,沒想到還真是……”

“從0到1啊。”

“現在就等王浩院士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