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念對女兒的名字還是很鄭重的,尤其是這個孩子養得艱難,又馬上快過生日了。他便想著好好邀請親友們來吃個飯,再把女兒的名字告訴親近的人家。
宋韻這世的生日在農曆十月底,宋家難得地給親朋下了帖子,邀請了親朋前來參加,也算是讓宋韻認認人。
像宋姑母家、沈氏的父母,都是宋家的實在親戚,不來就說不過去了,因此沒人拒絕。
在宋筠生日前一晚,宋念終於給她取了名字——宋筠。
宋大郎叫宋策,宋二郎叫宋箴,這麼一看,兄妹三個的名字也挺匹配的。
從“宋韻”到“宋筠”,其實發音沒太大差彆,隻是,好像還是有什麼不一樣了。
宋念對著沈氏說起選這個名字的理由的時候,念了句“綺窗唱和,指花月為題,繡閣論情,對鬆筠為誓”。
宋韻文言文水平一般,還是聽出來,這是種含蓄的告白。
宋念的意思,宋韻聽懂了,沈氏也聽懂了,難得有些羞澀地低了頭,對上了女兒圓滾滾的眼睛,更不好意思了。
宋念隻是笑,把宋韻從榻上抱起來,低頭問她:
“筠姐兒,這名字,你喜歡嗎?”
宋韻是喜歡的,倒不是為了這個字和“韻”的讀音類似,而是她真切地能感覺到:她是父母愛情的的結晶,而不是累贅。
她覺得鼻子有些酸,頭一次想脫離前世那些不甘和憤懣,真正地融入這個家庭,去做被父母愛著的宋筠。
宋韻點了點頭,用短短的手臂摟住宋念,告訴他,把臉貼在他的胸膛,默默地說:我喜歡。
晚上睡覺的時候,宋韻偷偷念了幾遍新名字,忍不住有些開心,終於對那個辛苦活著的、卻又不幸死去的宋韻釋懷了,從此之後,我就是宋筠了。
然後,她便沉沉睡去了。
第二日,是宋筠的一歲生日,大概是宋家比較重視,親朋也很給麵子,不僅親近的幾家人都來了,連一些族人、宋念的友人,雖未全到,也托人送了禮物。
對禮物,宋筠還不算太好奇,她更好奇地是終於露麵的外祖一家,大概是她穿越來的這幾個月沒什麼重要的日子,沈家也一直沒露麵,
最初,她甚至以為是沈家沒人了,或是和沈氏不睦。
但聽沈氏的話頭,又挺以娘家為傲。據說沈家世代行醫,雖不到入朝為官的程度,在周圍幾縣也算是有些根基和底蘊的醫學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