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臘月(1 / 2)

宋念看著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也怕自家出事,決心給家裡人好好進補,便撥了錢給李伯,讓他隔三差五去集市買些羊肉羊骨。

宋老太太舍不得吃芝麻醬和蒜泥,也舍不得拿好好的肉湯涮菜吃,李婆子就連著做了段日子羊羹。

這麼吃倒也不錯。秋天過後正是羊肉肥美的時候,買骨頭也會帶些肉碎,煮了後還算是是湯白味正,香氣濃鬱。

宋家人吃肉羹,也不能讓下人硬扛著,畢竟傷寒是會傳染的,於是宋家的下人們隔段時間也能喝碗羊湯去去寒氣。

為防補得過頭,沈氏又讓李婆子配了準備醃得水淋淋的白蘿卜。宋家上至老太太,下至宋筠,都沒心疼錢,很是吃了段時間羊肉。

這麼補著,臘月也到了,在古代,春節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哪怕是日子比較好過的宋家,也盼著好好過一個年,見見親人。

因此,沈氏剛忙完冬衣的事兒,就張羅起了年貨。

宋筠自入冬病了一場,就不被家裡人允許出門了,隻是每天被抱著在院子裡透透風,著實把她憋得不輕,一聽沈氏要去集市,她先鬨了起來,想跟著沈氏一塊兒去。

宋老太太心軟,看孫女兒眼巴巴地瞅著,也替她說了話:

“筠姐兒這段日子也沒病過了,在家也呆了很久,給她穿厚一點,帶她出去看看吧。”

田滿還在宋家住著,沈氏帶了自家女兒出門,自然不能讓田滿在家待著,更何況快過年了,田滿也快回家了,總得讓她出去逛逛。

於是,沈氏帶著兩個女孩出了門,宋箴原本也想跟著出門,卻因為在學堂不認真上課,被宋念押著在家練字,隻能幽怨看著妹妹幸災樂禍的表情,又連連囑咐沈氏:

“娘,給我多買些糖。”

宋策也難得地不再維持“讀書人”的高冷形象,主動提出想要一匣子酥油鮑螺。沈氏自然是都應了,過年嘛,哪有不讓小孩子吃零嘴的。

集市果然全是過年的氣氛了,往日絕不許小攤小販在自家鋪子門前擺攤的掌櫃,如今也寬容了很多,甚至自己都挑了些低價打折的貨物,在門口支了攤子。

農閒時節有些手藝的農民,常年走街串巷的貨郎,都聚集到了集市,街兩邊全是攤位,賣頭繩的,賣荷包的,賣木頭雕的釵子手鐲的,甚至還有當街寫對聯寫家信的落魄讀書人。

當然,要說技術含量,還是得看各家鋪子:

必須說,古人玩起節日限定款,比現代人也不遜色。香粉頭油胭脂等,換個喜慶的匣子,價格就憑空貴了一些;糕餅果子,原本是用荷葉、竹編盒子裝的,如今也改成陶瓷罐、木頭盒,還或印或刻著生肖的圖案。

沈氏很冷靜,絕不願意被商家的噱頭糊弄。宋筠卻激動了,這簡直是藝術品啊,這種古樸的、詩意的、有曆史內涵的……

哪怕穿越過來好幾年,宋筠還是很喜歡這些手工製品,尤其是每年的生肖都不一樣,總得湊齊一套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