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臘月(2 / 2)

田滿常年在村裡待著,沒見過這些,興趣比宋筠還要大些,不住地拉著宋筠的手,問她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沈氏想著,家裡倒也不差這些錢,給孩子們買幾盒,就當哄他們開心了,於是買了好幾盒刻著吉祥圖案的酥油鮑螺和糖果子,然後才采購了更多普通包裝的糕餅,用以待客。

最熱鬨的攤位是賣零嘴的、賣沙糖的、賣竹編玩具的,都是既便宜又討小孩子喜歡的東西。這些趕年的攤子被小孩子們圍著,又不斷吸引著更多小孩。

玩具,對很多人家來說,是完全沒必要買的東西。自家有些手藝的,就用木頭用主意做一個,自家沒有,那就隨著孩子四處瘋跑著找樂子。

但這畢竟是過年,做父母的再節儉,也禁不住孩子的央求,於是,賣玩具的攤位麵前,圍了一圈小孩子,又圍了一圈大人,不斷有驚呼聲或哭喊聲傳出來。

宋筠不太感興趣,尤其是她看到幾個孩子流著鼻涕,用手一抹,就要去抓玩具或抓吃的,不由得一陣惡寒。

田滿年齡大了一點,更不感興趣了,於是沈氏帶著兩個孩子去賣年貨的店裡轉悠:

買了些紅紙,回去做紅封或者寫對聯;又買了些門神年畫,儘量保證每個屋子都有;最重要的是爆竹,如果不買,不提宋箴,宋策都會悵然若失的。

零零總總買了不少,沈氏讓白穗回去送了趟東西,她則帶著兩個女孩找了家食肆,要了三碗稠稠的羊肉羹,邊喝邊等白穗過來。

等白穗送完東西回來,沈氏幾人的購物之旅,才進入了今天的重頭戲:賣肉。

這個時代的豬肉的確腥臊味更濃些,要想做的好吃,需要更多的調味品。說實在的,有去腥所需的調味品的花費,也夠買些羊肉吃了。因此豬肉在宋家這種中等條件的人家,是很雞肋的存在,也就是貧苦百姓沒條件講究味道、又想補補營養,才會買一些。

宋家要買的,是雞、鴨、鵝、魚、羊,以及一些縣中富戶在莊子上用暖房種的蔬菜。他們吃不了,就會分出一部分在自家鋪子裡賣,宋家其他時候是不太舍得買的,實在是太貴,用宋老太太的話說,買斤菜的錢都夠吃頓羊肉了。

老太太發了話,其他人也不違背,日日白菜蘿卜地吃著。臨過年,沈氏才敢做主去買些新鮮的青菜。

所有這些食物,肉類是要買夠一兩個月的,反正冬天的北方,天然擁有保鮮的冰櫃,肉是放不壞的。

至於蔬菜,至少買夠吃用半個月的——等過了大年三十兒,捧著銀子去買菜都買不到了。而按老習慣,大年初一一直到月底,都是走親訪友的時候,客人上門,用白菜蘿卜招待,就太敷衍了。

宋家采買了很多的雞鴨肉和鵝肉,或醃或鹵或炸,廚房的食物香氣和燒火時的煙霧,與黎陽縣家家戶戶的香氣和煙霧彙聚在一起,升騰在空中,似乎要驅散這個冬天所有的寒意。

柱子家也重新有了歡笑聲,倒不是王家人冷血,而是這個時代,孩子夭折得太普遍了。不提天花痘、水痘、瘧疾、肺癆這種大病了,哪怕是一場傷寒,一次嗆到,都有可能要了他們的命。

可以說,真正成年前的孩子,都像是寄居家中的客人。父母祖父母,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來,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走。孩子去了固然傷懷,有彆的孩子在膝下鬨著,他們也就走出來了。

雖然殘酷,但也隻有這樣,才能應對醫療水平低下的環境中,一次又一次失去親人的痛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