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藍說小妹種的這個地瓜產量很高,比如今常吃的主食如何?”
宋老太太還沒見過完全挖出來後的樣子呢,聽了這話,來了些興趣,就說要去看,宋念他們自然是跟上了。
宋筠一直忍著沒炫耀這點,就是等著他們自己發現呢,果不其然,剛進沈氏院子,老太太就驚呼一聲:
“這麼多?不是隻種活了七八株嗎?”
宋念臉上掛著的笑意也嚴肅了一些,讓墨竹去找來稱重的工具,然後問女兒:
“你一共買了多少個?”
“十五六個吧,我也忘了,在地窖放了幾個月,還壞了幾個,剩下的都切塊種了。”
“放了幾個月隻壞了幾個?”
“對啊,剩下的都長芽了,據胡商說,長芽的有毒,不能吃,但是做種子還是可以的。”
那邊墨竹知道宋念要得急,也很快地從廚房拿了給糧食稱重的工具,把挖出來的土豆堆了上去,稱出了一百三十多斤。
宋筠不知道這個重量到底是什麼含義,不過土豆高產的印象深入每個現代人的內心,所以她還是挺自信的。
而家裡的長輩卻紛紛沉默了,原本呢,他們縱容宋筠去做這個事兒,就是讓她玩的,左右家裡不差這片地,也不缺順手澆水的人,卻沒想到,得了這樣一個驚喜,甚至可以說是驚嚇。
宋念讓家裡的男人們把土豆收進庫房。然後才提出來應該一家人商量一下,該怎麼對待這些“地瓜”。
其實以宋筠的想法,最好是找一塊中等田地,按普通農戶侍弄莊稼的方式去種一次,更詳細地統計一下整個流程,以及最終的產量。然後就可以獻給官府了。
其實她也有想過,如果自家握著土豆,的確可以靠此謀利,但是家裡目前還沒有困難到這個地步,而且一旦想掙錢,必然得先推廣,推廣了,還是會被官府注意到,與其被動地被要求,還不如一開始就做出為國為民的姿態呢。
好在,如今的政治還算清明,把土豆交給官府,才能發揮它更大的作用吧。
宋念有意鍛煉幾個孩子,尤其是兒子,畢竟他們日後接觸外界更多,更需要有準確的判斷能力,所以等一家人在正廳坐下後,他就開口問了:
“阿策,阿箴,你們覺得怎麼做比較合適?”
宋策和宋箴哪怕年齡還小,到底也是受過正統儒學教育的人,第一反應都是要上報朝廷,推廣給百姓,讓他們耕種。
宋箴更是理想化,直接說要分給黎陽縣的農戶,當然啦,第一輪肯定是要給田家村了,說完這話,他還很自得地看了眼宋老太太,像是在問:祖母,我說得對吧?
宋老太太翻了個大白眼,吐槽道:
“你們可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還白給,憑什麼啊,這是咱們家種出來的,怎麼不得給你們爹換個官當當?再不濟,也得給賞點銀子吧?反正我不白給人,田家村也不成。”
宋筠聽到兩個哥哥的話後,就有些怕宋念也有這種,怎麼說呢,古代知識分子的犧牲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雖然她也想幫助彆人,但自己也得有點好處,不是嗎?不然誰還敢做好事啊,不夠虧的。
所以她連忙附和:
“祖母說得對,這土豆,高產管飽又好吃,一旦推廣了,可是活人無數的大功德,還不值一個爵位嗎?”
------題外話------
我搜了一下,有一個資料說的是:
1、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
2、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
3、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
4、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
5、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
嗯,因為這是架空的,為了方便理解,我就按一斤等於500克來計算了,和現代一致。
還有就是土豆的成活率和每株的結果量,我家沒有會種土豆的,我也沒打聽到。上網搜到的資料差得還挺多的,畢竟也分專業種地和業務種著玩得區彆,我就取中間值了,如果有了解這方麵的讀者,覺得數據有問題,也可以和我說,我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