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太記性還是不錯的,宋學的確是比宋筠小六七個月,可能是男孩子發育得晚,所以宋學瞧著比宋筠矮了不少,配著臉上被風吹得乾在臉上的鼻涕印,還真像是個小可憐。
宋老太太招呼宋安夫婦,宋筠則負責招呼堂哥堂姐堂弟,左拐右拐地到了已經給他們一家收拾好的屋字,讓他們先收拾東西。
宋筠趁著周圍沒人,偷偷問自家祖母:
“祖母,堂伯他們家不是都在做賬房麼,收入應該還可以吧,怎麼瞧著有點……貧困?”
宋老太太倒是知道一些:
“也就是咱們家這麼大手大腳,養得你們幾個孩子都白嫩嫩的,旁人家哪舍得這麼花錢,不都得攢著買房子、準備彩禮嫁妝。而且你堂叔家裡雖然掙錢的人多,可人口也多,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
宋筠碎碎念:
“這錢是掙出來的,又不是攢出來的,彆的不說,營養總得跟得上吧,看堂伯家幾個孩子,又瘦又矮又黑的,也太慘了。”
“行了,一家有一家的活法,你可彆去指手畫腳。”
等宋安一家收拾乾淨,又把行李安頓好,沈氏那邊讓廚房安排的宴席也做好了。
王鑫和宋勤,多數情況下不會和宋家人一起吃飯,雖然沒有主奴之分,但他們到底是被雇傭來的,一起吃飯也頗為不自在。
不過宋安一家既然來了,那就讓王鑫和宋勤一起來作陪了,這樣他們也能自在一些。
原本並不太熟悉的兩家人,哪怕有了宋勤作為潤滑,還是有些冷場。
男客那邊還好,到底是血脈相連,喝點酒也就聊開了。
女客這邊就有些尷尬了,蘇氏自覺自己隻是個賣豆腐的普通婦人,大字不識一個,和沈氏這樣讀書人家的娘子說不到一起去。
宋老太太又是長輩,還是舉人的娘親,蘇氏隻覺得對方高高在上,沒辦法像對待其他嬸娘那樣親近。
幾個孩子也很拘謹,伸筷子都隻夾離他們最近的幾盤菜,還不好意思吃肉,被宋策兄妹三個招呼了好幾次,也都沒太大變化。
宋筠如今能常來往的也隻剩下趙桐了,像在黎陽縣的小夥伴們,也就是一個多月通一封信的地步,所以對於新來的堂兄堂姐,她也想好好招待。
奈何兩家的身份差距讓對方沒辦法自在地交流,反倒有種寄人籬下的小心翼翼,宋筠看著他們應對自己問話時恨不得在心裡過好幾道彎的狀態,也覺得不應該為難人家了。
反正日子還長著呢,宋安家在府城舉目無親的,肯定得和他們家常來常往,都是小孩子,再被家長提點,熟悉了也就自在了。
宋安一家就這麼在宋家暫且住下了,雖然目前沒有賬需要算,但為了讓宋安一家安心些住著,宋念乾脆讓他陪著王家鋪子的掌櫃一起去做開業準備。
對於手工皂鋪子,宋筠很上心,這和家裡的吃食鋪子可不同,招待的客人更金貴,利潤也更高,如果不從服務和營銷上玩出點新意來,很容易被習慣於享樂的顧客們拋棄。
其實宋筠一開始有想過要不要賣些薄利多銷的肥皂之類的,等日後加上基礎護膚品和化妝品,搞成現代某某氏那種連鎖,後來她發現根本不可能。
最起碼做香皂要用到的油脂、鹽,是普通人家都要精細著吃的東西,那用這些東西做出來的肥皂,即使不添加花露、藥材,成本也降低不了。
如果再加上洗護用品、化妝品,需要用到的材料太多了,零零總總加起來,根本達不到平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