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家忙忙碌碌地和王家準備開鋪子的事兒的時候,那邊的蘇氏,瞧著小心謹慎的,卻也是個利索人,不聲不響地每日做豆腐賣豆腐去了。
這事兒啊,還是李婆子發現的,然後對宋老太太說的。
因為宋安一家人口比較多,而宋念家目前的宅子又比較寬鬆,所以他們住的是離住人的幾個院子有一段距離的客院。
出於他們的強烈要求,也為了讓他們住得自在一些,所以他們院子裡的采買和夥食,是由自己負責的。
距離遠,買什麼吃什麼由自己負責,所以蘇氏都挑著擔子出去賣了好幾天豆腐了,才讓李婆子發現了。
李婆子自從有了競爭對手,就勵誌發揮所長打倒奪位之人,她原本想提高服務態度,可被宋筠說了後,又意識到突然變臉反而更容易讓主人家不舒服,隻能放棄。
後來呢,她又發現,其實自己的愛打聽愛八卦,也是個長處。
這個長處,對於其他下人來說,或許招人忌憚,畢竟人家想偷個懶、說個壞話的,李婆子眼風一瞥,就能偷偷摸摸去告狀,不太討喜。
但對於宋家人來說,這不失為一個增強控製權、了解外頭風向的好方法。
這不,在所有人都被蒙在鼓裡的時候,李婆子第一個發現了蘇氏的行為,並迅速報告給了宋老太太。
宋老太太有點不樂意了。
怎麼說呢,自從住進新宅子,鄰裡鄰居的不是府城土生土長的富戶、士人家庭,就是家裡有子侄在外地做官的享福老爺子老太太。
宋老太太在這些有底蘊的鄰居麵前,也是很要麵子的,連之前在租的宅子那邊時不時在大門口跟彆人家老婦人小媳婦聊八卦的愛好都戒了,就是怕讓人看輕。
結果蘇氏挑著擔子出去賣豆腐,不曉得讓鄰裡鄰居多少人看到了呢。
哪怕這是借住在家裡的親眷,可人家說不定會覺得是他們家人待人刻薄,才逼得對方需要賣豆腐補貼家用。
宋老太太不爽,可她又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事兒,她雖然心直口快,可也知道,值得信賴的、有本事的賬房不好找。
萬一她訓了蘇氏,讓宋安和他們家生疏了,甚至記了仇,到時候不好好算賬怎麼辦?
事關銀錢,宋老太太難得地謹慎了,隻能對著宋筠碎碎念:
“丫頭啊,倒也不是祖母我刻薄,但是她住在咱家,天天出去擺攤賣豆腐,是不是有點丟我們家的臉了?”
宋筠心說,老太太,您也就是趕上好時候了,這要放她前世,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妥妥的小資主義、嫌棄勞苦大眾啊。
主要是,宋筠也不覺得這有什麼,掙錢嘛,勞動人民最光榮。她就不信,在這住的這些人家,都是祖祖輩輩的有錢人,誰家還沒個窮困的時候。
更重要的是,她還想擺攤掙零花錢呢,如果蘇氏被攔了,那她還怎麼開口。
所以,宋筠暗暗地想,得想辦法打消自家老太太的想法,之前那樣深入群眾不是挺好的麼,怎麼老封君還沒當上,就先抖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