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次回老家沒什麼需要帶的,而且回去後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宋念隻帶了墨竹一個人,輕車簡行地蹭了輛由府城去黎陽縣的馬車,就利利索索地回了老家。
宋念一走,宋老太太才流露出了幾分不舍之意,倒不是對著兒子,而是舍不得即將花出去的那筆錢。
宋筠看著覺得好笑,忍不住逗她:
“祖母,要不這樣吧,反正也便宜了我們的那些堂兄弟了,不如讓我爹順便把田家的表兄弟也資助了吧,這樣您是不是平衡一些?”
宋老太太有一瞬間的心動,其實她未嘗沒有過不平衡:
宋家那些雜七雜八的親戚,在他們母子三人最辛苦的時候,可沒幾個幫忙的,反而還有好幾家落井下石。
而她娘家呢,可是從她父母到她哥哥姐姐,都想方設法地幫襯自家,彆的不說,自己的嫁妝田,這麼多年都是娘家幫忙看的,收成一直不差。
在這樣的前提下,宋老太太看著宋家人得了好處,而田家卻得不到,難免有些不舒服。
不過她猶豫了一瞬,還是果斷搖了搖頭:
“這就不用了,咱們家錢掙得也不容易,而且你舅爺家供孩子讀書的錢還是不缺的,就是缺機會,日後讓你爹多用用你表叔表伯做事就成。”
這就是宋筠越來越喜歡宋老太太的地方了,私心嘛,誰都有,可不是誰都能想明白並控製住的。
如果每次宋念對族人或者嶽家好的時候,宋老太太都要插上一腳讓他不要忘了外祖家的恩情,那就很容易引發家庭矛盾了。
宋筠又旁敲側擊地問了問沈氏的想法,怕她心裡不舒服,畢竟這的確不是一筆小錢,而且需要長期穩定的支出。
沈氏就想得更開了,她娘家日子過得還算滋潤,並不需要她照扶,尤其是錢財方麵。
而且她知道,好剛要用到刀刃上,既然沈家有錢供孩子們讀書,那她何必要求丈夫去出這筆錢呢,還不如把機會用來給侄子尋個好出路,給侄女尋個好婆家。
既然家裡人都沒有因此不舒服,而宋安和蘇氏的孩子到底要怎麼幫,隻等著宋念和族中的長輩商量好了,一視同仁就成,宋筠就放下心來了。
宋筠翻出自己開蒙時用的書,借給蘇氏幾本,特意囑咐她一定要保存好了,彆讓孩子們在上麵塗塗畫畫,畢竟這年頭書還挺貴的,她還準備拿來做傳家寶呢。
然後她就開始樂顛顛地整日泡在宋茹那裡逗小孩了。
宋茹的兒子,已經有了名字,大名趙椿,取長壽之意,小名則是咕咕。
這是趙桐開玩笑的時候取的,反正小名也就是開蒙前幾年被家裡的長輩叫一叫,也無所謂好聽難聽,宋茹覺得這名字也挺可愛,就隨她去了。
趙桐之所以這麼違反人設地給弟弟取了個如此活潑的名字,主要是因為趙椿這個小娃娃,真的特彆的活潑。
即使如今不會說話,也要不停歇地發出聲音,時而邊吐泡泡邊咯咯笑,時而“咕咕咕”地從喉嚨裡發出聲音,隻要人醒著,就片刻不停歇。
趙雁林的兩個孩子,趙樺和趙桐,對這個異母的小弟弟,接受程度還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