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火再旺一些,今天得多做一些,隔壁的周家和咱們訂了二十斤呢。”
李婆子也沒閒著,坐在一個木頭板凳上,正把雙手浸泡到冰涼的井水中,搓洗著豆子。
這時候可不像現代,黃豆都是經過機器篩選,裡麵基本沒有雜質。
而是剛收割好的就裝到麻袋裡,混著小石子、草屑,甚至是已經被壓乾癟的蟲子實體。
這些都得細心地挑選出來,不然後續的工作根本沒法做。
年齡小小的宋學,都在一旁幫忙倒騰乾淨豆子。
宋筠在門口站著看了一會兒,說實話,雖然是機械性的勞動,但保持這個姿勢的時間久了,也挺勞累的。
要知道,做腐竹和豆皮的步驟還不止這些,在此之前,還得洗豆子、泡豆子、磨豆子、過濾豆渣,所有這些,都是不依靠任何機械的。
宋筠這時候才意識到,在她張張嘴把配方提供給他們之後,也就是每日合賬,抽空去幫著賣,除此之外,所有辛苦的工作都是宋安一家在做。
準確地說,是隻有十歲出頭的堂兄堂姐在做,或許他們會覺得,如今的辛苦都是為了掙錢,所以甘之如飴。
但就像宋念說的那樣,這門生意,既然她要和對方合作,那就不應該繼續維持這種完全家庭小作坊式的製作方式和沿街叫賣的銷售手段。
她其實完全可以買個鋪子,雇一兩個人做前期的工作,隻要把最後的步驟掌握在自家人手裡就可以。
宋筠又一次佩服起自家親爹的縝密了,還好他提前想到這一點了,還很果決地把田康帶了過來。
不然等她自己想明白,甚至是宋安家的人被累病之後才意識到問題,那以這個時代的“車,馬,郵件都慢”的效率,怕是得等一個月後才能正式商量開鋪子的問題了。
宋筠想明白了,也就沒進去,而是先回臥房盤算了一遍她的私房。
白芷對宋筠的私房放的位置,怕是比她自己都清楚一些,得知宋筠是在考慮買鋪子的事兒,就很利索地翻箱倒櫃,沒一會兒就拿出了三四個匣子,還介紹道:
“這裡頭是貴重些的首飾;這個重一些,但是錢數應該不多,基本都是銅板,還有一些零碎的銀子;這個是筠姐兒你上次把存的布料藥材拿出來,讓夫人一起拿去換錢後拿回來的銀子。”
宋筠海狗拍手:
“白芷姐姐,你也太厲害了,這些匣子明明都長一樣啊,你怎麼看出來的?”
“你每次拿東西放東西都過我的手,日子久了,我就分辨出來的,有的稍微新一些,有的上麵有劃痕,肯定不一樣。”
宋筠把鑰匙翻出來,挨個打開,美滋滋地笑了起來:
首飾值多少錢,她也不太清楚,暫且不提;
那箱碎銀子和銅板,看著滿滿當當,加起來也就十兩,甚至還不夠,對買鋪子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最最有用的,當然是那一匣子整整齊齊碼在一起的銀元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