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管這天分如何,沈淑珍都覺得,好歹得讓他們考個秀才出來,最起碼這樣的話可以免不少稅賦,旁人想欺負也得掂量幾分。
而宋姑母呢,她也有幫扶沈家的意思,好歹沈家雖然不富裕,但是不糟心啊,倆孩子隻要培養出來了,還是自家孫兒的助力。
她倆能想明白的事,彆人也不傻,幾乎可以預料到這門親事會對沈家帶來的好處。
往常習慣於在宋姑母麵前說點好聽話打個秋風的親戚們,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們本來想找陳氏的。都是一個縣住著,也算是常來往,陳氏瞧著像個機靈人、其實長個狗腦子的性子,誰不知道啊。
這種會得罪宋姑母的事兒,肯定得讓她這個兒媳婦出頭,反正陳氏又不是一次兩次瞎折騰了。
奈何宋姑母雖然把兒媳婦放出來了,卻管得很嚴,外頭人來拜訪、來遞話,不好意思,得先過她這老婆子這一關。
王雅纖也被曾經奉承過她的小姐妹找了,聽了不少未來嫂子的壞話,心裡的確有些不舒服,但她最近勉強學乖了,不舒服的話,就找祖母拿主意。
然後宋姑母多的話也不說,轉頭就把學堂裡給王氏族人的孩子們提供的免費紙墨停了。
這下子,就是沒參與挑撥離間活動的人也都知道這事兒了,自覺被那些上不得台麵的人連累。
彆看隻是些最廉價的紙筆,很多人家家裡男孩子好些個,個個都想去讀書,那錢隻能從犄角旮旯地省,怎麼舍得自己出這個錢?
於是,在王家這邊熱熱鬨鬨準備婚禮的時候,王氏族人聚居的那條巷子,就成日地鬨了起來,互爆黑料、要求賠償、大打出手。
折騰來折騰去,原本就對沈淑珍有意見的那些人,就更有意見了,這不,在人家婚房裡,就控製不住了。
沈氏一開始隻是默默旁觀,她那個夫家的姑母呀,她可算看明白了,心眼子多得很,如果真的不想讓這些人多嘴,一開始就不會安排她們來婚房陪著沈淑珍。
既然她們大搖大擺地進來了,那大概率是宋姑母想試一試這個未來孫媳婦的性情。
沈氏覺得有些膩歪,她是很不喜歡這種伎倆的:
你覺得知人知麵不知心,那等日後相處的時候慢慢認識唄,何必讓人家一輩子就這一次的新婚,留下不好的記憶呢?
沈氏任她們廢話了幾句,又看王家留給新娘子的老嬤嬤暗暗點了點頭,就幫著這位同姓的晚輩解了圍。
沈淑珍望向沈氏的目光多了些溫度,還試探地和宋筠說了幾句話,不過她也沒有冷落其他人,也會時不時把話題拋給她們。
由於利益問題,這些婦人天然地不喜歡沈淑珍,但她們又不是真蠢壞沒理智的極品,麵對沈淑珍的不計前嫌,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
沒一會兒功夫,張燈結彩的婚房裡就一團和氣了。
沈氏參加完婚宴,回家後就對宋念感慨:
“我說為什麼姑母這麼痛快地不和二表嫂計較了,原來對她的考驗,現在才開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