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沒想到,心裡那點小九九還沒說出口,就被宋筠堵回去了。
他如果說不擔心老娘和兒女們遠行的安全性,豈不是顯得沒良心?
如果說擔心,卻堅持讓他們和自己分開去,又顯得太過古怪。
宋念被噎了回去,還下意識覺得女兒隻是順著自己的話才提出這個意見,沒有想太多。
沈氏卻沒宋念這種傻爹濾鏡,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宋筠,猜到她是故意堵宋念的話頭。
但話都說出口了,宋老太太本來被兒子糊弄住腦袋也清明了,對啊,反正都要去,乾嘛分兩批去?
就是條件不好,隻要有錢,什麼買不到?好炭、好宅子,她就不信秦西縣的富人都是過苦巴巴的日子的。
不僅如此,宋老太太都開始盤算這次回鄉能收多少禮了。
到時候都折成銀錢,再加上自家本來就有的積蓄,她就不信,這麼多錢到了那邊,還住不上不漏風又暖和的房子。
這個爭論就暫時僵持住了,宋念死活不吐口讓宋老太太和孩子們一起去,那四個人卻堅持要跟著,這讓準備回家帶著家眷一同赴任的王琦和趙雁林興衝衝地跑來做客,又灰溜溜離開,生怕被卷進家務紛爭中。
不過這些到底不是一兩日就要做的事,僵持了沒幾天,宋家人又因為要收拾東西回家而忙碌了起來。
當然,在此之前,宋念也忙著出去參加聚會,和同年們聯絡感情,還帶回了兩個消息。
一個是祁灃終於忍不住了,對看好的小女婿伸出了魔爪,怕宋念這一去日後聯絡不便,在請示了家中父母、妻子,甚至女兒的意見後,就和宋念提了出來。
都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但宋念卻忍不住覺得,他這倆兒子養起來還真是怪容易的。
最重要的給兒子娶妻成家,都不用他怎麼著急上火地去找,倆兒子就都早早被人看中了。
宋念再怎麼謙虛,也忍不住覺得是他這個爹比較厲害,所以兒子們才都這麼受歡迎。
沈氏聽了也很高興,祁家如今的條件,還是比鄭家強一些的,倆兒子前後腳被相中,嶽家的水平已經有了提升,這不正說明自家在蒸蒸日上嗎?
至於和祁家如果成了親家,宋策的婚事比宋箴要好,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長子的分量本來就不同,日後能分到的資源更多,那娶的媳婦家世更好些也是應有之義。
哪怕再開明的父母,在法律都規定明晰的長子繼承製下,也不會說要在婚事上非讓兩個兒媳婦旗鼓相當地互相彆苗頭,那才是亂家之源呢。
一強一弱,一穩重一活潑,且倆人互為表姐妹,能相互扶持,不會離間兄弟之情,這兩個兒媳婦的選擇,無疑是個好的搭配。
就是沈氏自己,如果沒有祁家主動提出來,隻怕也想不到這麼合適的人選呢。
說給宋老太太聽,她也對祁灃的女兒有不錯的印象。
她又很喜歡鄭椒這個人,都說“娶妻看娘”,鄭椒為人落落大方,教出來的女兒也出不了大差錯。
長輩有意,那宋策呢?
------題外話------
全城主乾道都在修路是什麼體驗?
是打車打了半個小時,沒一輛車敢接單;
是等公交等了一個小時,沒等來一輛;
是選擇徒步後走了沒一百米後,就踩了一腳泥。
我就奇了怪了,這是哪個大聰明,一拍他那鋥光瓦亮的大腦門,靈光一閃就想出了這麼個好主意啊,懂不懂什麼叫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