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祭祀(1 / 2)

宋念是最忙碌的,手裡可用的人不多,縣衙可信的人更少,好不容易理出點頭緒,找人圈出的吉日也到了,他還得換上繡著黃鸝的緋色官服——沒錯,的確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那個黃鸝。

白鷺也是官服上的繡飾之一,不過是六品官的,等宋念穿到的那天,還有得熬呢,倒是王琦已經穿上了這身官服了。

官服是朝廷統一發放的,一共兩身,一身是春夏款,一身秋冬款,一整套,從領口到腳都有相應的配飾,而且隻發這麼一次,如果穿壞了就自己找官方指定店鋪修補或買新的。

一套春夏款的新官服也得十兩銀子左右,而像宋念這種下縣的縣令,一年的俸祿也就五十兩。

所以,官服隻有在重大節慶日、朝見、祭祀、升堂的時候才會穿。

其他時候還是以常服為主,如果想表明身份地位,那就在腰側掛官印,或者穿一些官員才可以穿的顏色。

而宋念今天之所以這麼鄭重地穿了官服,一是為了祭祀,而是為了正式在縣衙所有下屬麵前亮相。

如果說接了朝廷的任命書和官印是法律意義上的正式成為縣令,那麼擇良辰吉日在全縣百姓的見證下祭拜過城隍廟、土地公,再去縣衙受縣衙內眾官吏的拜見,則是在現實意義上成為了縣令。

如果非要類比的話,大概就是在現代某些傳統觀念比較重的地方,法律婚姻和事實婚姻之間的關係。

法律婚姻受法律保護和官方認可,可在老家的大爺大娘大姨大舅心裡,不辦酒席就不算結婚。

隻辦酒席不領證那是耍流氓,但隻領證不辦酒席,難免讓老家的親戚故舊說閒話。

當然了,結婚這種事,隻要自己頭鐵,誰的閒話都不頂用,可官員任職卻不一樣,還是得考慮當地百姓的慣有思維的。

因此,此時的宋念,就跟已經領了證即將辦婚宴的新嫁娘一樣,早早起床收拾打扮,飯都不敢多吃一口,怕儀式進行到一半突然想進行某項新陳代謝的活動。

家裡其他人也差不多,就跟送嫁的娘家人一樣,心裡的忐忑一點都不少,坐在一起,腿卻忍不住抖抖抖。

好不容易挨到晨光微亮,走路上能看清路了,一家人這才一起坐車去了城東的城隍廟。

宋筠見過自家祖母娘親實用主義式求神拜佛,也去道觀看過齋蘸科儀,但自家,準確地說是自家爹作為主角去進行祭祀活動,還是挺讓她期待的。

她忍不住聯想到曾經去天壇地壇旅遊時,感受到的那種莊重肅穆,不知道秦西縣的城隍廟是不是同樣的莊嚴?

當然不是啦。

下了車後,宋筠隻看了一眼,就迅速自問自答。

這城隍廟倒是簡陋得可以,雖然因為今日的祭祀活動稍微修正打扮了一番,但建築的簡陋還是清晰可見的,一共隻有三間屋子,周圍粗粗圍了圈圍牆。

正屋供奉著城隍爺,身著戎裝,眉目威嚴,目視前方,一手握劍,一手持印,兩側大概是童子之類的存在。

左間是城隍廟的道士坐臥起居的小房間,右側是給過路的客人留的房間。

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可看的了。

比起宋筠這些年在黎陽縣也好,晉州府府城、京城也罷,所見的各色廟宇,這大概是條件最不好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