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宋筠倒覺得這是件好事。
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還沒指望,沒指望導致愚昧,隻能指望著虛無縹緲的神佛庇佑。
如果秦西縣貧困,但宗教場所卻建得豪華,香火鼎盛,那隻怕宋念的當務之急都不是盤活經濟,而是改造思想了。
等儀式進行的時候,宋筠他們就得退出去了,隻留了宋念以及縣衙的幾個官員在裡麵祭拜。
宋筠他們隻能和周圍觀望的百姓一起站在外麵,並隨著城隍廟裡傳來的唱念儀式步驟的聲音一起,或拜或起。
祭祀結束後,宋念又馬不停蹄地去了縣衙,這就又是家裡人不能圍觀的了,所以宋老太太做主,一家子先回家,等宋念晚上去城隍廟齋宿的時候,再去送他。
這又是一個很有些傳奇色彩的儀式。
據傳,縣令上任之前去當地的城隍廟齋宿,如果城內有冤情冤案的話,城隍就會托夢告知。
民間一直有城隍托夢、清官斷案的傳說,也有包公在城隍廟禱告,從而天降雷火燒毀要童男女祭祀的野廟的故事。
不論真假,上任的官員,都得表明一下自己做父母官後決心好好治理當地、造福百姓立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慣例。
要宋筠覺得,這其實是很方便新官上任燒三把火的理由,如果提前探查出什麼不法事,借城隍托夢去開刀,在百姓那裡引起的反彈最小。
等宋念在城隍廟齋宿三天後回來,又休息了兩日,就到了宋家正式宴請的時候。
這樣的宴請,不管心有多少小九九,被請到的人都得表現出足夠的誠意去參加,不然就是他們自己不識抬舉,上趕著被新縣令拿來殺雞儆猴了。
而宋家呢,也要借這次宴請表現出友善友好和諧的態度,換句話說,就是提早站在道德製高點上。
作為秦西縣第一家庭,為了這次公開亮相,宋家可沒少折騰:
安排幾桌,每桌都坐了誰,誰和誰挨著,誰和誰隔開,由誰引客人入座,又由誰招待某幾位,招待的時候需要從什麼話題入手……
每桌需上幾個菜,各是什麼菜式,以秦西縣本地特色為主還是和宋家慣常的口味結合,什麼時候開始上菜,間隔時間多久……
飯後需要準備什麼活動,客人醉酒或不適或有老人小孩需要休息的時候,要提前準備什麼應急措施,有人鬨事如何處理……
如何安排客人們回家,哪家先哪家後,要準備什麼贈禮……
類似的宴席自家不是沒辦過,但因為初來乍到,宴請的客人立場不明,以至於很多事都顯得束手束腳,需要一再考量才能決定。
而與此同時,距離縣衙很近的幾家,也在為這場宴席而各自思量……
------題外話------
七夕的節日氛圍也太濃厚了叭,今天逛某個app,點個讚還出現好幾種七夕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