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種,產量又高,肯定不好吃吧。”
這時秦二娘子也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懷中還抱著個胖菜壇地從人群中擠進來了,聽了這話,還沒弄明白前因後果,就懟回去了:
“如果好種又產得多,難吃又怎麼了?反正我願意種,你不願意就把種子給我。”
宋筠都覺得冤枉了,土豆誒,它在前世的世界是什麼地位呢?是在美食荒漠的大嚶帝國,都是為數不多的能被外國遊客接受的美味。
這是大嚶帝國的菜譜好嗎?不,是土豆本身好吃。
再說了,土豆如果不好吃,她當年會囤積那麼多嗎?又不是預知到穿越了才特意買的,純粹是好吃又好做,自炊族根本離不了。
她忍不住替土豆抱屈:
“才不會難吃呢,在晉州府那邊不知道多少大戶人家想高價買回去呢,但晉王爺想著多留一些,就能多一些做糧種,這才留住了,不然根本等不到我們秦西縣種,早就被瓜分了。”
不同於農戶的全然信任,跟著宋念上山下鄉走基層的幾個官吏就各有心思了。
和宋念還彆著苗頭的張縣丞,聽宋念這話說得忒滿的小閨女越說越離譜,臉上的肉都不了控製地抖了好幾下,心想:
新糧種嘛,倒是聽說過,也知道這宋大人來秦西縣的主要任務就是推廣糧種。
朝廷都認了,我也信這新糧種的確有點能耐,隻不過又是好種又是好吃又是高產的,那可是見了鬼了。
這東西這麼好,憑什麼先在他們秦州府種?彆的不說,京城那麼多官員,難道不會為自家爭取好處?
這想法倒也沒錯,真要有天大的好處,肯定是層層剝削,哪裡輪得到偏遠州府。
隻不過土豆這事兒還有些不同,一方麵是本來就由晉州府的官員協助晉王種植出的這麼多留種的土豆,彆人再能搶,東西在晉王手裡,也不是那麼好搶的。
而且西北地區正在打仗,邊關的奏章一封接一封地上,今天是士兵穿的衣服太薄凍死了不少,明天是軍糧緊張需要支援,後天又是兵器質量不過關。
當然了,軍餉嘛,被上下其手是大家默認的一件事,趕上緊急時期,政治又清明,就少揩幾下油,總之是不會全須全尾地送過去。
這一點,將領們也是心知肚明,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打仗的時候截留一部分收獲充當軍餉也是應有之義。
形成默契的事兒,周家突然訴苦,那自然不是真的想把相關官員給得罪完,更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所以,對很多官員來說,高產的作用還沒有讓他們眼見為實的土豆,就成了拿去安撫西北地區的一塊小肥肉。
張縣丞能想到的事,李主簿和祁縣尉也能想到。
不過,李主簿是覺得新認的老大有後台,搶點好處再同意來他們秦西縣受苦,也是應該。
而祁縣尉的聰明腦袋瓜,就想得很多了。
一會兒要推斷宋念的背後勢力是否比他所知的更複雜,一會兒又覺得晉王深不可測,還要覺得把土豆種在他們這邊,是周家在下一盤大棋。
怪不得他身體不好呢,就是計算機,超負荷運轉都容易燒壞cpu,更何況人腦了。
不管這些人精怎麼多想,其他人都很滿意今天一天發生的事情。
宋念這麼走了一圈,當地大致的情況他了解了,土豆的宣傳也做了,即使其中隻有一半的人信了,那也是不小的支持。
到時候他回縣裡再找筆杆子們幫忙宣傳一撥,能再爭取一部分可信可不信的中間勢力,有這麼多人對土豆抱有期待,後續的推廣就方便很多了。
想想時間,也該回去處理其他事情了,宋念在沿途的村落拋下大消息後,就施施然的帶著一行人離開。
他們離開後,秦老頭想到他不日後就要去縣城幫官爺做事,合該好好慶祝一下。
他想到自家那頭快要壽終正寢的瘸腿老驢,想咬咬牙和村長家租來他家健驢拉著車去縣城。手指在腰帶裡塞著的幾枚銅板裡摩挲了好一會兒,還是不舍得。
最後秦老頭也隻是給老驢的飼料裡加了十幾顆鹽粒子,當做是給它長途跋涉的路費了。
第二日天還沒大亮,一個黑瘦的老頭,趕著一隻瘸腿老驢慢悠悠拉著的破板車,就這麼迎著初生的太陽去縣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