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美是靈魂深處的感覺,無可否認,看的什麼喝的什麼都沒有插隊的感覺來的舒爽。交糧能插隊,就代表著能耐和特權啊!再說了,秋季的陽光雖然算不上猛烈,但是架不住那幾天收糧的日子,交糧的人排起了長長的隊,跟著隊伍走,有時候從早上要排到半下午。
周家村好幾戶村民都被周春平暗中關照過,讓周春平的風評在周家村一直很好。兩年前,周春平從糧管所退了下來,周家村的村民們排著長長的隊伍交了幾次糧後,對周春平的好更是感念在心。
周春平一路走來,和他打招呼的人一直絡繹不絕。
周春平笑眯眯的,和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當然,重點要說他現在趕去鎮上看望孫女周園園。
期間,也有幾個人開玩笑般地問起周園園落水的事,都被周春平以小孩子之間的玩鬨岔開了話題。
冬季的農村,沒有什麼活計,也沒有什麼娛樂。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們,說說東家長扯扯西家短,一天的時間也過得快一點。
走到村尾,周春平顧不得小溪邊有人揚聲呼喚,擺了擺手,顧自往三合鎮去了。有時候,有些事不能說的太透徹,就這麼透露幾分,讓彆人腦補幾分,才是會說話的人。
沒見剛才村長家老娘聽到他去幫孫女交醫藥費,羨慕的眼睛都發亮了嗎?農村裡,有點小毛病都是自己睡一覺就好,哪有一點小事就送醫院的?那得多慣著孩子呀?
周春平成功地抹黑了趙芸香娘兩個和親家小舅子趙國輝一把,慢悠悠地踏上了去三合鎮的大馬路。
周家村有條清澈透亮的小溪,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們,洗衣服大都會拿到小溪邊去,一邊洗一邊互相傳播著村裡的八卦。洗完衣服後,一些大娘們也會拿張小凳子,坐在溪張邊的古槐樹下,一邊納鞋底,一邊說些家長裡短的瑣事。
要不是周春平為人處世確實不錯,這周家的事,夠這些婆娘們嚼嘴說上幾天幾夜。從周家老太太吳金鳳的不講理,到周家小女兒周誌美真好命說起,再到周家三媳婦的懦弱,哪一件事都可以擺出來說上大半天······
在周家村人的眼裡,趙芸香是值得同情的,沒有哪一家的婆婆會像周家老太婆吳金鳳那麼難服侍,也沒有哪一家的小媳婦,像趙芸香一樣軟弱好欺負。
在農村裡,媳婦在婆婆家受了氣,大都會跑娘家哭訴。厲害一點的娘家會直接打上門來,婆家人除非是不想做親了,要不然一定會低頭陪不是。
趙芸香的娘家人卻從來沒上門來鬨過。要是趙芸香的娘家不給力,那些小媳婦們還沒話說。問題是趙芸香的老爹趙慶山和弟弟趙國輝,哪一個提起來,都是三合鎮上有臉麵的人物。
嘖嘖嘖······肯定是趙芸香不會告狀,才讓周家這麼欺負她。小媳婦們真相了。
周家小女兒周誌美是於源縣城紡織廠的正式職工。
在那個年代,紡織廠的正式職工代表著什麼?就連周家村最沒見識的婆娘都知道,能進紡織廠做正式職工,周誌美的後半輩子算是掉進蜜罐裡去了。不去說一個月十八塊錢的工資,最讓人羨慕的還是代表身份的城市戶口。
那個年代,孩子的戶口是跟著母親走的。這就代表著,娶個農村媳婦,以後會有一大串的農村孫子孫女,娶個城市戶口的媳婦,以後生出來的孫子孫女,全部是國家分配工作吃商品糧的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