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 13 章(1 / 2)

花媚玉堂 九斛珠 6592 字 3個月前

永王李湛是當今皇上景明帝的第二子,貴妃蕭氏所出。

蕭家也是樹大根深的世家,門裡出過無數才俊,當今朝堂三相之一的中書令蕭敬宗便是出自蕭氏,且是蕭貴妃的親兄長。蕭氏名門毓秀,端莊溫柔,永王隨了她的容貌,生得俊秀溫雅,潤如美玉,一雙桃花眼勾魂攝魄,更兼皇家養出的尊貴氣度,引無數閨秀傾心。

永王幼時性情乖巧,與太子也處得和睦融洽,算得上兄友弟恭,頗有手足深情。

且因永王生性聰慧,讀書伶俐,更能多得幾分青睞,隻因長幼有序、嫡庶有彆,太子又在東宮經營多年,便始終安分守己。

直到四年之前小蕭貴妃入宮。

提起小蕭貴妃,京城上下,幾乎無人不知。

名門蕭氏養出的女兒都是美人,容貌教養無不出眾,小蕭貴妃更是其中翹楚。

四年前蕭敬宗從外放的大員調回京城,主掌戶部,也帶了十七歲的女兒蕭鸞回京。彼時蕭貴妃因誕下永王的功勞而享貴妃尊榮,聽說兄長進京,當即求得皇帝允準,安排家人進宮拜見。

蕭老夫人帶兒媳和孫女蕭鸞入宮,皇帝下朝後途徑蕭貴妃的宮室,便被一陣琵琶勾住。

循著聲音過去,便見一位十七歲的小美人坐在殿前花叢間,金釵紅袖,慢撥琵琶。

彼時景明帝四十餘歲,自幼酷喜音律,雖因政務繁忙,甚少有閒暇賞玩,卻極能賞鑒。那姑娘年紀雖幼,一手琵琶卻彈得比宮裡最出色的樂工還好,更彆說生得花容月貌,眉眼動人,正是姑娘家最美的年華,哪怕隻是安靜坐在花叢裡,都是一道極美的景致。

隻那麼一麵之緣,便攫住了老皇帝的心。

不過兩日,景明帝便再度召蕭鸞入宮,隨後聖駕親至蕭府,迎蕭鸞入宮,封了妃位。

這消息傳出去,在朝堂和京城高門都攪起了不小的波瀾,畢竟彼時蕭鸞已許了人家,景明帝此舉無異於橫刀奪愛。

且蕭鸞比起皇後、蕭貴妃等人,年紀尚幼,剛入宮就封了妃位,實在少見。

一眾言官文臣出言勸諫,景明帝充耳不聞,半年後便冊了她貴妃之位。

小蕭貴妃就此獨寵後宮,連她的姑母蕭貴妃都避讓鋒芒。

蕭敬宗也因此得以重用,升了中書令,成為三相之一。因妹妹和女兒位列貴妃,背靠蕭家大族,權勢更加顯赫。

也是在那時,原本對太子頗為恭敬的永王生出了異心,漸而有了奪嫡的打算。

到如今,太子居於嫡長,背靠東宮,有尚書令等一乾文臣輔佐,因見世家橫行,盤剝百姓,常令皇帝舉止掣肘,有提拔寒門,打壓世族之心。永王則因小蕭貴妃的枕邊風而格外得景明帝寵愛器重,背靠蕭家蔭蔽,著意拉攏世家高門,鬥得難分高下。

若不是景明帝仍舊欣賞太子的才能,尚未昏聵到拿江山討美人歡心的地步,以蕭敬宗的相權和兩位蕭貴妃在後宮的得寵,永王怕是早已蓋過了東宮的風頭。

這回永王提前動身來魏州,顯然也是有不少打算。

……

五月中旬小暑將至,天氣漸漸炎熱。

永王不止是皇家親貴,也遙領大都督之職,是魏州都督梁元輔的頂頭上司。他以巡查軍務之名尊駕親臨,梁元輔自然得給足顏麵,帶了州府官員出城迎接,恭恭敬敬地迎入城中,安排在州府衙署旁的客館下榻。

永王帶了儀仗,隨行不少,兵荒馬亂地安頓下來,便已是傍晚。

撇開君臣之彆,永王娶了梁元輔的女兒做側妃,又有姻親之交。

當晚,梁元輔便在客館設宴,滿城有品級的官員依序作陪,笙歌絲竹,遙遙可聞。

謝鴻的這座宅院離州府不算太遠,夜風裡側耳傾聽,偶爾還能聽見高亢清麗的樂聲隨風斷續傳來,久久不絕。

梁靖站在後園,聽著隱約入耳的樂聲,眉頭皺起。

他回魏州後,尚未去梁家,因都督府外有兵將把守,也沒能夜探親人。

今夜,那裡定是賓主儘歡的場景,伯父、父親乃至祖母、母親必都滿麵笑容。

梁家在魏州屹立數代,靠的便是族中齊心,不管朝廷換來哪位官員,都牢牢握住地方權柄。父親和伯父做事都以家族利益為重,當年寧可悖逆祖父,也要在韓太師的事上插一刀,足見維護家族的決心。

自從堂姐嫁為永王側妃,武安侯府便跟永王牢牢拴在了一起,如今更會為家族而殫精竭慮,幫永王奪得皇位,令梁家權勢更盛。

然而那樣的忠心追隨換來的是什麼?

即便皇權難以製約打壓,周遭旁的世家亦如猛虎,傾軋爭奪地盤利益,最終禍及百姓。哪怕父兄費儘心思,也沒能力挽狂瀾,保住這百年家業。更因積怨深重,而累及無辜的晚輩幼子。

坐擁天下的皇權尚且會更迭,哪有一成不變的潑天富貴?

夜風清冷,蟾宮正明,閉上眼,仍是記憶最深處印刻的場景。

府邸蕭條敗落,親友俱亡,萬箭穿心。

而京城之外世家橫行,盤剝百姓,萬千將士拚了性命保住大好河山,卻民不聊生。

梁靖鴉青色的衣袍在夜風裡獵獵翻飛,英雋的眉目間卻凝重而肅然,漸漸地雙拳緊握,手背隱隱鼓起青筋,脊背緊繃如同滿弦的弓。睜開眼,深沉的眼底儘是暗色,有洶湧波濤翻滾,暗藏冷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