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冀州方麵的焦灼,公孫瓚這邊可謂是春風得意。他拿著劉意送來的拜帖,和劉緯台炫耀,“想不到我公孫瓚,也有一天能接到漢室公主的拜帖。”
他可不是什麼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像袁紹一樣,出身名門,一呼百應。都是生母卑微,袁紹運氣好被人過繼,公孫瓚就隻能自己打拚,幸虧容貌出眾被太守看中,做了女婿。
公孫瓚的崛起是老老實實靠自己掙來的。年少時和劉備皆拜師盧植,後來因機緣做了長史,往後就是靠戰功和人頭爬上去的。
他打仗勇猛,又有白馬義從,往後名氣越發大,黃巾起義時,幽州胡人作亂,河北無人平定,公孫瓚數次征戰,多有功勞,乃當世英雄。也不難怪趙雲將公孫瓚奉為偶像。
像公孫瓚這類在打仗中賺下功勞的鷹派,和鴿派的劉虞天生不對付。劉虞治理幽州期間,為防止被搶風頭,公孫瓚曾暗殺劉虞派出求和使者,兩人理念不合,多有摩擦。
接下這樁活時,公孫瓚就是樂的。雖然他與劉虞有隔閡,但荀諶求上門來時,劉虞還是把這事交給了他。
公孫瓚心裡也清楚,劉虞是怕自己離開幽州後,他趁機奪取幽州。因而把機會讓給了自己。
解救漢室公主,雖然比不上和胡人作戰來的刺激,但名譽足夠誘人,誰不愛錦上添花。在入駐冀州後,麹義和黑山軍的退兵更是增長了公孫瓚的麵子,一方麵他長驅直入,替劉意掃平冀州之難,另一方麵,公孫瓚的駐留給劉意帶來極大危機感。
沒有袁紹和公孫瓚唱對台戲,公孫瓚一家獨大,劉意毫無優勢。
他把裡頭的文書又看了一遍,字體頓挫有力,應不是劉意親自書寫,唯獨那一方紅印,入了公孫瓚的眼。
若是在太平盛世,他公孫瓚豈能得漢室公主的低聲下氣,也隻有這亂世,亂世……
公孫瓚摸著上頭的紅印,忽然動了心思,“二弟,為我起一卦如何?”
劉緯台以占卜為生,是幽州有名的卜數師,今之公孫瓚求卦,劉緯台沒有拒絕,他隨公孫瓚行軍,見冀州方麵退兵,公孫瓚又是意氣風發,心中已有定數,按照步驟替公孫瓚
起卦,片刻後眉開眼笑,“將軍定能心想事成。”
公孫瓚道,“我還未和你說所求何事?”
劉緯台笑而不語,這大約是卜數師特有的神秘,兩方對視後,公孫瓚大笑,喚人來吩咐下去。“傳我命令,設宴迎接長公主。”
他很好奇,所謂的漢室公主和後宅裡頭的那些女人有什麼不同?
**
拖了數日,難得接到公孫瓚的回複,劉意多少鬆了口氣,問起沮授要如何安排,從前她就一個人,單槍匹馬的,一人做事一人當,現在她代表的是整個冀州,行事需要有所考慮。
“拖延數日方才送來回帖。”田豐臉色不佳,光公孫瓚這個態度,就能看出他對劉意有多怠慢。
以及吞並冀州的野心。
劉意這邊鐘林給她傳了趙雲的消息,“子龍尚在公孫瓚大營,聽子龍所言,公孫瓚並未接見其他人員。”
這是件好事,至少公孫瓚認可了她這個州牧的身份。
沮授思量片刻,給劉意安排起隨行人員,“主公為冀州牧,公孫瓚乃奮武將軍,自然要公事公辦,文官武將需得一同前往。”
這話劉意還沒反應過來,田豐已看向沮授,不讚同道,“長公主初掌冀州,官員多有不服,讓他們陪同長公主,若是宴中公孫瓚發難……”
沮授續話,“方知人心。”
兩人對視,田豐皺眉,“公與認為,有人會投靠公孫瓚?”
劉意已經反應過來,“公孫瓚名動河北,戰功無數,又有精兵,劉虞都須讓三分。相比韓馥與我,更有實力,何不投靠公孫瓚,拱手讓出冀州,他日還能升遷。”
“肉食者鄙。”田豐很不讚同劉意的說法,固然會有一兩個投機取巧之輩,但像田豐這類冀州本地的官員,實際不太歡迎公孫瓚加入。
劉意和韓馥地位不穩,為尋求鞏固,會傾向他們冀州本地集團,因此即便劉意是女郎,他們也願意擁戴,因為劉意沒有影響本地官員的利益。
但是公孫瓚不同,公孫瓚征戰多年,手下能人無數,若收複冀州,定會派出自己人整頓冀州,屆時人員調動,升降就不是田豐他們能決定的。
拋去所謂的家國大義,大部分人都是考慮自身利益,亂世求自保何錯之有。
沮授道,“公孫瓚和劉虞多有間隙,冀州糧草充足,主公無兵,公孫瓚拿下冀州如取囊中之物,他若是拿長公主名義轉攻劉虞,恐遭天下指責。到時冀州怕是有兵禍。”
兩人一言一語,例舉了公孫瓚入主冀州的種種後果,劉意笑起來,“這番肺腑之言,光我一人聽可惜了。”
與其說是沮授和田豐的檢討,更像對冀州官員的警告。
“不如告知他人,做警示之言。”
這就是要沮授和田豐做說客了,兩人領命,“遵命。”
宴會安排在三天後,同行的官員都被沮授和田豐洗腦過,說白了都是冀州本地官員,他們可以忍受劉意當州牧,但不允許公孫瓚過來插一腳。
幽州這麼大還不夠你公孫瓚撒野嗎!
劉意瞧著這群鬥誌高昂的文官,再望公孫瓚軍營裡殺氣騰騰的武將,總覺得自己沒什麼戰鬥力。
有句話怎麼說的,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不過現在能不能清,劉意還是說不準的,她大致勾勒了下公孫瓚的形象,決定拿出先前柔弱無助的樣子,能不能騙過公孫瓚另說,占據道德高地非常有必要。
比起鄴城裡的畫棟雕梁,公孫瓚的軍營透著一股子肅殺味,接待她的人是趙雲,這段時間的軍旅生活讓他成長了不少,見到劉意也是繃著張臉,規規矩矩抱拳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