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後垂簾聽政,周慧帝也相繼放權安心養病。
當然了,一開始他還是對周皇後防備,但是在看到周皇後確實無異心,就心安理得地讓周皇後放手去乾,等他歇息養病一個把月,差不多恢複了的時候,回來一瞧,那些大臣居然對周皇後比他還要聽話,這就讓周慧帝心裡不平衡了。
比如現在,周慧帝打算對邊防增兵,底下的大臣第一個反應不是反對也不是讚同,哪怕是跟他反對勸阻也好,但是沒有,什麼都沒有,這些大臣第一個反應就是看向周皇後,仿佛在等待她的決策,就好像她才是周國國君一般!
這個場麵讓周慧帝心裡有了危機。
周慧帝心裡的不喜,自然不可對外人道明,隻能再次重複,這回倒是有官員回應,可這個回應還不如不回應呢!
兵部尚書:“微臣愚鈍,不知皇後娘娘是何高見?”
新任戶部尚書:“戶部軍資尚足,隻是……微臣認為皇後娘娘定有良策。”
其他官員:“臣等附議。”
周慧帝:“???”
朕問你們話,你們都提周皇後乾嘛?
大臣都這麼說了,周慧帝隻能強壓心中不喜,看向一旁已然不用幕簾遮擋的周皇後。她神色淡定,似乎沒有察覺到周慧帝心中的暗流湧動。
周皇後嘴角含笑,“回陛下,臣妾認為此計不妥。”
還未等周慧帝詢問為何不可,其他大臣便搶先道:“皇後說不可,必定就是不可,微臣附議!”
甲官員:“臣也附議!”
乙官員:“陛下,皇後娘娘所言極是,此計不妥啊!”
周慧帝:“???”
草,你們是複讀機嗎?不是,周皇後都還沒有說出理由,你們剛才怎麼沒有說此計不可,現在倒是來馬後炮了?
周慧帝承認他提出這個計策,是想跟周皇後唱反調,畢竟如今周皇後施行的是以安穩治世為主,這和他以武治國,以戰養戰的想法是背道而馳。可以這樣說,一開始並不是他要存心找茬,而是周皇後‘背叛’了他的旨意。
周慧帝見到大臣這般擁戴周皇後,心裡忌憚愈甚,但還是猶自安慰自己這應該隻是他的胡思亂想,也許隻是他和周皇後一時政見不合。
“為何不可?”周慧帝強自鎮定,心裡又驚又怒。
周皇後詫異地抬眼看了周慧帝一眼,眼中的詫異毫不掩飾,似乎真的很好奇周慧帝居然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也讓周慧帝自感顏麵儘失。
好在周皇後也沒有拿喬,痛快地給周慧帝解釋分析,這場麵如往常一般一問一答原是沒有任何不妥,可周慧帝往常和周皇後相論是在私底下啊!哪時候拿到明麵上來說過?
甚至周慧帝往常還仗著後宮不得乾政,仗著周皇後不能上朝,厚顏無恥地將周皇後的想法據為己有,讓大臣對他另眼相待,如今周皇後這般,無疑讓周慧帝大失顏麵!
“陛下可知往年邊防軍資是多少?”周皇後問道。
周慧帝:“……”
草,他哪裡會記得?以前都是由戶部整理好上來給他看,一一對比才能相教,更彆說他歇息躺了一個多月,天天浸泡在藥裡頭腦子都被熏迷糊了,他哪裡會記得?
周皇後並沒有對此感到意外,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一一說出了從明/慧每年的所需軍資,人口每年增長幅度,和財政跟人口戶籍登記上的居然是半分不差,也讓底下大臣對周皇後的能力和才乾更加有了進一步的新認識。
周皇後:“陛下向來信奉以戰養戰,以戰養戰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吾國耗材,削弱敵國,可陛下您想過沒有?隨之而來的在賦稅和勞役往上增長,減少了吾國人口,長期加重了負擔,使得民怨聲聲!如此以往,百姓怨聲載道,民之動亂,是以國將不國,如何盛行?”
周皇後的話就隻差指著周慧帝鼻子,說都是因為他的政/治錯誤,使得周國陷入了這般境遇,不過也沒差了。
底下的大臣們也聽得專心致誌,等周皇後說完紛紛附和,順帶在心裡吐槽一下周慧帝這個樣子倒不像一個皇帝,反而像一個聽老師授課的學子。
甲官員:“聽聞皇後娘娘之言,讓微臣頓仿佛撥開雲霧見天日,猶如神明般醍醐灌頂!”
丙官員:“微臣自愧不如!”
丁官員:“皇後娘娘所言讓微臣茅塞頓開,感念皇恩,感念神明,請皇後娘娘指引吾邦!”
周慧帝:“……”
夠了,差不多得了,你們適可而止啊!這怎麼還扯到神明了呢!?
看著大臣像極了周皇後的迷弟,周慧帝隻覺得自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當初怎麼就選擇讓周皇後代他執政了呢?
周慧帝試探道:“皇後所言有理,如今正是休養生息之時,有勞皇後近日代朕親政,如今朕身子大安,皇後……”
他這是要讓周皇後放權回後宮,可底下的大臣根本不接茬。
開什麼玩笑?有周皇後在,他們每日上朝根本不用帶腦子,隻用按著做就完事了,效率快還有效,誰願意回到當初一件雞毛蒜皮的事兒掰扯個數月還不能下決策?能不加班,誰還會願意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