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學邊玩姐將嫁(1 / 2)

珍卿不願聽高家婆媳數落,拖著若衡姐,回到姑奶奶院子的後罩房裡。

等到房裡坐定,若衡表姐跺著腳埋怨她:“說你脾氣硬,我看你還不如我脾氣硬,她們說得也太不像話。”

珍卿歎了口氣,說:

“她們來,是慶賀若雲姐的喜日子,我不看她們的麵子,也要看大表伯、大表娘,幾個哥哥還有若雲姐的麵子,他們對我總算不錯。

“我要是鬨大了,驚動了姑奶奶,姑奶奶準會跟大房過不去,大家都不安生。何苦來呢?”

若衡哼笑了兩聲,戳著她的額頭道:

“你可真是個實心眼,大伯娘是那乾姥姥生的,若雲姐是大伯娘生的,她們家所有女人都裹腳。

“你以為大伯娘和若雲姐,瞧得上你的大腳片子?你不曉得的時候,她們也拿你的大腳片子說嘴呢,說你將來嫁不出去。”

珍卿聳聳肩膀說: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我背著你,也跟姑奶奶說,你睡覺打呼嚕還磨牙,吵得我睡不著,她就不讓你跟我一起在後麵睡了。

“這你可不知道吧?你不也跟二表娘說,我是個書呆子,將來肯定變個大傻子嗎?”

若衡立刻轉移注意力,也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羞愧,就彆彆扭扭地說:“我是為了給你出氣,你反倒數落起我來。”

珍卿握著她的雙手,很誠懇地說:

“你說我書呆子,說我傻,還說我瘦得像猢猻,我也生氣。

“可我覺得你隻是嘴上說說,對我還是好的,有好東西也知道想我。我氣一陣就不氣了,還是咱倆最要好。

“大表娘和若雲姐也一樣,她們說了我的閒話,可也沒有做壞事害我,說的閒話,也不是胡編亂造的話。有什麼好事也想著我,我還有什麼可氣的。”

說白了,對彆人要求太高,那就要生無數的閒氣。

常言說,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這是兩輩子的心得。

若衡聽得感動極了,眼睛裡都漂淚花,珍卿就哈哈樂了兩聲,說:

“你眼窩兒也太淺了,這就感動哭了,小心將來給人騙了。”

若衡立時破涕為笑,揪著珍卿要咯吱她,姐倆兒你跑我追,鬨來鬨去。

餘奶奶在房間外頭,收拾曬在篩子裡的乾菜,聽著裡麵愁雲慘霧散去,歡聲笑語回來,也欣慰地笑了。

過了一會兒客人走了,餘奶奶把這事講給姑奶奶聽,老太太又把二兒媳叫來,把珍卿說的話講給她聽。

珍卿的二表娘聽了,表情也有些複雜,說:“沒想到,這個妮兒是心裡寬敞的。”

姑奶奶對二兒媳,也真是苦口婆心:

“原來是為了你表舅,我才擔待這個孩子。可現在,也是真心疼她。這個孩子看著胡鬨,實際是個講道理的,誰對她好,她心裡有數著嘞……

“你表舅管孩子隻會打,一點道理講不出。都說小花脾氣硬,可你沒看出來,硬的後麵還有韌勁兒。

“不管你表舅怎麼打她,不願意的事兒,就是打死也不願意。可你看她鬨歸鬨,倒不像她爹那樣,跟她爺說翻臉就翻臉。

“這個妮兒還心裡寬敞,不記仇,她爺給她打得那樣,你看她啥時候說過她爺的壞話?

“她受了委屈,啥時候見她哭天抹淚兒,動不動跟人家慪氣?

“這才叫大家風範,撐得起門戶的。你那昱衡性子麵,就該找個這樣的媳婦,幫他擔待著。”

二表娘聽著,為難地沉默著,半晌才說:

“娘,你說的我都明白。都以為我嫌小花性子野,怕她欺負昱衡。可我知道小花知書達理,是個好妮兒,好好管教也能管回來。

“我自己女兒沒裹腳,我也不嫌她的大腳片子。娘,唉,我最怕的哪是這些個!

“小花他娘,生了四個孩兒,隻活了小花一個,小花從小也病歪歪的。

“娘,昱衡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你讓我咋想這個事,我要是給我兒子定了小花,我一輩子替他操心,我一輩子咋過呀我……”

姑奶奶也沉默下來,一會兒,又跟二兒媳說:“小花今年沒生啥病呐,長大啦就好啦。”

二表娘默默哭起來,她抽泣著說:

“娘,她長大了要是不好嘞?我不能拿我的兒去賭。

“娘,你不放心小花,叫她認我當乾娘,我拿她當親閨女待,我給她出一份嫁妝,跟若衡一樣。”

姑奶奶臉色沉下來,把茶杯往桌上一擱,說:

“你嚎啥嚎,我還沒死嘞!人家看過好些大夫都說了,小花隻要好好養,沒啥大事,昱衡是我親孫兒,我能害他?”

二表娘默默地抹眼淚,反正是不吭聲。

珍卿不知道,姑奶奶跟二表娘,有這樣一場艱難的對話。

知道了她也沒啥說的。

姑奶奶是一心為她好,她不能讓姑奶奶下不來台。

可是二表娘為孩子打算,她又有什麼錯呢?

她性子野,名聲不好,小時候多病,又一直不裹腳,在二表娘的眼裡,她完全不合格,配不上她精心教養的兒子。

所以,珍卿不知道她們婆媳的交鋒,也是好事。

沒多大一會兒,就到了晚飯時間,她對楊家的食物更感興趣。

晚飯吃得特彆豐盛,除了一道長壽魚,還有一道很費食材的燕菜,並其餘家常菜色,讓珍卿一次性大飽了口福。

吃完晚飯後,她把給姑奶奶抄的佛經,送到她的房裡去。

姑奶奶從姑爺爺過世,就開始吃長齋,拜佛念經。

信佛的人認為,佛教經典所在之處,即有佛在。

抄經就是在禮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既能弘揚佛法,還能被神佛保佑,遇難成祥,疾病自消。

姑奶奶讓珍卿抄經,就是希望神佛看到她的虔誠,能保佑她消災解難。

珍卿不大信這個,不過姑奶奶是真心為她好,她也就順了她老人家的意。

這些年先後抄了不少經書,比如《般若心經》《金剛經》《妙法蓮華經》等,還熟識了些經書。

把經書送過去以後,珍卿就留在姑奶奶房裡,和姑奶奶、餘奶奶,還有表娘、表姐說話。

姑奶奶很怕珍卿,也學得像她祖父一樣憨傻不著調。

每當珍卿來楊家灣時,總願意叫她多見人,學學說話和禮數,還給她講各種人情世故。

珍卿知道好歹,對姑奶奶的安排也很配合。

這天晚上,姑奶奶給她講起,當初她爹她姑,先後離家出走之後,她奶奶的娘家弟弟景有德,找了一幫人來杜家莊鬨事。

珍卿的舅公景有德,說杜太爺氣死老婆,逼走兒女,他景家要搬回珍卿奶奶的嫁妝。

姑奶奶握著珍卿的手,感慨地回憶著:

“你爺啊,年輕的時候是一種不著調,後來也有些悔改,又變成另一種不著調。

“你奶死了以後,你爸你姑都跑了,他覺得對不住你奶。他在景家人麵前,好像抬不起頭似的。

“你景舅爺來鬨了幾回,想要回嫁妝,你爺就想鬆口,說把你奶的嫁妝還給景家,也是應當的。——真是憨到底的傻老頭子。”

珍卿問:“那後來咋沒給他?”

姑奶奶歎道:“還是我帶著你表伯們,還有你杜家的老人們,輪番地勸說你爺,又敲打你那個舅爺,這事兒才算打消。

“你舅爺啊,名字叫‘有德’,其實他是無德。

“按理,嫁妝是留給兒女的,你爹、你姑跑到外麵,也不是他景有德收留照看的,也不是說就死在外頭了,憑啥把你奶的嫁妝還給他,真是笑話兒。”

餘奶奶把煤油燈撥亮一點,過來跟珍卿說:

“小花,你這個舅爺,跟你奶一點兒也不親。你奶奶都十五六歲了。你太姥爺收了個丫頭,生的你這個舅爺,他是個丫頭養的壞東西……”

珍卿暗笑,在這裡說一個人是“丫頭養的”,跟說人是“□□養的”,一樣都是很難聽的話。

姑奶奶就說:“丫頭養的,庶出的,也不是沒有好人,但你這個舅爺啊,老來得子,沒給他養出好人性來……”

接著,姑奶奶又說起,這個丫頭養的景有德,怎麼樣地虐待嫡母,欺負嫡姐。

姑奶奶跟珍卿說,都說她奶是她爺氣死的,其實也有景有德的罪過在裡麵。

大家說著話吃著果子,一直說到很晚。

珍卿還按往常的習慣,住在姑奶奶的後罩房裡,她一個人住,還挺寬綽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