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女孩的赤子之心(1 / 2)

《寧報》的肖先生說了一番話, 為他此番的來意做了鋪墊。

珍卿作為《葫蘆七子》的作者,聽肖先生的話並不多麼反感。

《寧報》建館近四十年,根基深厚, 財雄勢大, 在印刷發行和打擊翻印方麵,有強大的資源和豐富的經驗。

所以他們《寧報》以此為資本,想就《葫蘆七子》的生產發行,從驚華書局這裡分一杯羹, 也算不上吃相多難看。

《寧報》一方麵肯定是為賺錢, 另一方麵也為提高影響力,分一杯羹的決心肯定不小。

大家熱火朝天地議論《葫蘆七子》, 杜教授卻一改常態,有點失魂喪魄的,還時不時看珍卿一眼。

把《葫蘆七子》大誇一遍, 肖先生終於講明來意, 他說他們《寧報》下麵, 有一個《九州畫報》,也想轉載杜小姐的《葫蘆七子》。

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肖先生的態度,還是比較懇切的。

他說代表他自己和《寧報》, 希望先征得杜小姐的同意,與驚華書局方麵妥善協商,在確保杜小姐利益的前提下,變更一下版稅合同和發行方式。

韓師兄後來沒怎麼吭聲, 他本意就是進點貨來賣賣。

他在粵州的審美店子,論規模和實力,還支撐不起他的野心, 隻好按兵不動罷了。

珍卿對業內的情形,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知之不詳。

肖先生提議加大發行量,在此基礎上變更合同,她自然沒打算自己談。

陸三哥也一直甘做壁花,沒怎麼說話。

他現在默默地拎著茶壺,給珍卿續了一點熱茶,然後拍拍她的手背,似有深意地看她一眼。

資深望重的鄭餘周老先生,對這個天資不俗的小姑娘,抱著一份好感和憐惜,他不忍見她當眾與人討價還價。

他就自然地說了一句:

“你們若真有意向,不妨先草合同,草好了讓杜小友私下揣摩。現在說得天花亂墜,難不成還能當場看合同簽字?”

說著,鄭先生撐著拐杖起身,笑著跟珍卿說:

“杜小友,都說你筆墨丹青極妙,又說你學業太忙,難以討到你的手跡。今天老夫恰適其會,可要偏勞你幾幅墨寶了。”

珍卿忙放下茶杯起身,把蓋腿的紗衫放一旁。

古、肖二位出版界的先生,也站起來跟珍卿確認:“草了合同,給杜小姐和杜教授,各發一份嗎?”

珍卿看也不看杜教授,不辯喜怒地說道:

“麻煩二位先生,合同做成一式三份,送我的律師傅習文先生一份,我本人一份,還有我三哥陸浩雲先生一份。

“至於具體細務,跟我的律師和我的三哥陸浩雲先生談。”

這時候韓師兄也站起來,說跟鄭先生和師妹一道寫字去。

等珍卿和韓師兄,扶著鄭餘周先生出去,大家麵麵相覷,不由都去看杜教授。

杜教授自然失魂落魄的。

孫離教授這一會兒,也有點會過味兒來。他們乍然聽說這件事,感歎珍卿是個天才少女,天才少女離他們這樣近,激動之下徑帶外人過來。這件事情怕是做壞了。

寧報的肖先生神色變幻,心裡不由暗歎一聲“壞了”。

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這杜小姐,跟她父親關係如此微妙,以至於當眾讓他下不來台。

這麼重要的版稅合同,她說讓律師和兄長參與,連合同都不給她老爹看,明擺著不想讓他插手。

這肖先生暗暗失悔不已,一時失察,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

孫離教授看著杜教授,想想都替他尷尬傷心。女兒對父親的不信任、不重視,□□裸地被展現於人前。

而在杜教授的書房裡,鄭老先生和韓師兄,在旁觀看珍卿寫字,氣氛倒是其樂融融。

鄭老先生叫珍卿寫的,不是常見的詩文對聯之類,而是一些教育家的名言,比如:

一、教育青年人,是有識之士的誌願。

二、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諸如這一類教育格言,珍卿幫鄭老先生,寫了有十五六條——她從沒給一人寫這麼多。

珍卿覺得差不多,正準備擱筆呢,鄭老先生捋著胡須,慢條斯理地笑言:

“三十年以前,李鬆溪先生,正在粵州學道任上,他老人家正是我的座師,我的考試卷子,還是他判的呢。

“如此說來,我今日倒可倚老賣老,自封是你們的大師兄。

“小師妹,我人老多病,下一回再見,還不知何年何日。給師兄多寫幾幅字,好不好呢?”

珍卿神奇地看著鄭先生,看他老人家的年齡,跟李師父差不了幾歲,為了多討她幾幅字,竟要認李師父當師父嗎?——但壓根沒聽李師父提起“座師”這事啊。

韓師兄跟珍卿解釋說:“我倒聽師父說過,說鄭先生身有銳氣,又有鈍氣,是個身負偉器、能驚天動地之人……”

鄭老先生連忙苦笑擺手,說他的一生快到頭了,銳氣、鈍氣、偉器,都不足論了,說出來是貽笑大方。

珍卿感冒還沒有好全,寫了這一會兒字,其實又有點不舒服。

不過,老鄭和小韓大約都是直男,一點沒看出來她不舒服。

在鄭老這樣的老前輩麵前,犯不著為點小不舒服,表現得很虛弱很矯情。

所以珍卿啥也不說了,又給鄭老寫了四幅字。

給鄭老先生寫完之後,韓師兄也是賊不走空,叫珍卿幫他寫幾個鬥方和屏條。

珍卿還在睢縣的時候,韓師兄有時寄點玩物畫冊給她。

此番初見韓師兄,自然是有求必應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