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記住生活的詩意(1 / 2)

秋霜染得濃醉的楓樹, 站在鮮綠的青苔中,叫瀟瀟細雨洇濕她的衣裳。

薄潤的涼風拂落一片葉子,她飄飄蕩蕩地, 匍匐到窗台上麵。

一蓬零散的雨落, 和著叮咚的琴聲,讓人耳朵瞬間一鳴又一靜。

“Amazing grace,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穿著深色絨呢校報的女孩們,身姿像竹節一樣亭亭, 修長的頸認真直立著,吟唱著清靈靜神的聖歌,與颯颯秋雨和諧地呼應。

一首《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唱完, 琴音和歌唱止歇, 這音樂教室裡, 有半分鐘沒有一點動靜。

音樂老師伊利莎小姐,坐在琴凳上扭回頭,微笑著給大家鼓掌,然後給大家講解不足之處。

她說二、四聲部唱得還是平, 所有的音都不該一樣地響,對漸強和漸弱的銜接,應該更加自然。

伊利莎小姐用溫婉的聲音,點了幾個人直接指導, 她重新彈動清靈的音符,女生們在琴聲中重新開始歌唱。

等到一節音樂課結束,學生們像潮水一樣嘩啦湧出。

教室門一打開, 雨聲顯得更大些,有人抱怨這雨下個沒完,跑到新教學樓上代數課,又要把鞋襪弄得濕淋淋。

伊利莎小姐留住珍卿,關懷她是否生病,說她臉色不好,嗓子也低啞。珍卿說近來總是多雨,她連著幾天沒睡好。

實際是她近事情多,思慮也多。

從玉河街道回來之後,沒多久就開學,現在開學已有兩個月。

珍卿看見路上的小孩子,總是想起藍家兄弟。她找傅律師幫忙,給華界難民局交了份材料,幫藍家申請到一月一塊五的救濟金。

可是,藍家這樣的家庭不知多少,大人拿命去做工掙份血汗錢,懂事的孩子也找散工做,比如賣報、跑腿、做腳力。

可他們仍是城市貧民,前途是非常灰暗的。

但少年兒童還在成長,如果有人施以援手,他們還是有一點希望的。

她跟父母哥姐討論過,跟荀學姐、蘇大姐也溝通過。

蘇大姐、白梅已從女師畢業,也找了正式的學校教書。

她們白天在外麵教書掙工資,晚上還點燈熬油,給那些貧民的孩子掃盲。

珍卿佩服這種努力,所以經過幾番商議,她每月給她們五十塊的經費,希望她們的“啟明掃盲夜校”,能幫助更多沒有機會的孩子。

這是讓珍卿思慮多的事之一。

還有一件事,是杜教授耗費四年時間,終於完成學術著作《神話通論》。在付梓之前,他找好多人幫他校讀,珍卿就是他找的幫手之一。

珍卿所以被杜教授看重,是因她古代經典讀得多,而記載神話的古書也學過不少,有些典故引述,她或許可以校讀出錯誤來。

珍卿從圖書館借了好多古書,都擺在桌上以備查詢,這樣的校讀著實耗神費力。

接受過關懷跟伊利莎小姐道彆,米月和熊楚行還在等她,她們伸手接外頭的雨,看見珍卿趕緊喊:“Lara,快來。”

說著,米月把接的雨水,淋到熊楚行身上玩,看珍卿來也往她身上淋,珍卿被涼水激得縮脖子,率先往下麵跑著去了。

她們進入二年級後,有一些學科按程度分組學習。比如這個代數課,珍卿跟米月、熊楚行一組,而樂嫣、裴俊矚是一組。

三個人笑鬨著下樓,珍卿在前麵催促她們:

“快走快走,代數課該開始了,瞿先生可不好相與,咱們彆遲到了……”

家裡想叫珍卿跳級讀三年級,不巧教會來了名洋人巡視,在培英指手畫腳一番,想把規矩都往保守裡改。

珍卿升級考試都過了,奈何不敢這時冒頭,隻好按部就班讀二年級。

珍卿在二年級的新課,除數理繁複、家政麻煩,目前一切都覺得如魚得水。

在學習的科目上,他們數理化還要學,但分組後她們文組標準低一些。

三個人撐著兩把傘,快快地踩著水往新教學樓跑,黑白蘑菇似的雨傘下,蕩起一圈圈笑的漪淪。

米月還在議論:“Lara,Lara,這名字太難聽,連彭娟也說,這名字配不上你的人,我給你改一改,好不好?

“嗯,就像《傲慢與偏見》,改叫Jane好不好,不行叫Elizabeth也可愛,我看就叫Elizabeth,我們班還沒人用。”

終於跑到新教學樓,校工叫她們把腳上泥水跺一跺,熊楚行小聲跟兩人嘀咕:“還是算了吧,阮小檀叫Elizabeth的。”

米月惱怒地講:“她莫非是皇妃太後,彆人還要避她的諱?!”

耳聽著上課鈴聲響起,她們蹬蹬磴快往樓上跑。

熊楚行心裡覺得,犯不著為這種無聊事找麻煩,但說出來米月不見得聽得進,就委婉地勸說:

“外國人才愛取重名,中國人講究獨一無二,你要是真用心,給珍卿取個獨一無二的吧。”

米月撇嘴哼一聲,三人在瞿先生的死亡凝視中,跑進教室。

關於換英文名的事,朋友午飯時還在議論,珍卿覺得很無所謂,說:

“名字不過代號,在農村大多指物為名,以日月山川、花草樹木為名還好,有那不講究的,以家畜家禽、廁所穀倉為名,也滿耳皆是……”

聽得大家瞠目結舌,設想大街上走來一個人,彆人稱呼他為“廁所”的情景,真是了不得!

珍卿解說道:

“在我們那的鄉下,茅棚下麵埋隻陶缸,就算廁所,北方鄉下多叫茅缸,那就有人指物為名,叫‘茅缸’的嘛!”

珍卿吃完飯就睡覺,一直下午課快開始,她才蒙登跟著人流去教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