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之所以複出,是因為他覺得,能在韓領袖那裡實現他夢寐以求的民主和法治……”
這是她在謝公館聽來的議論。杜教授他們那幫文人,也都認識這位明戈青老爺子。
跟珍卿攀了師兄妹的平京大學校長——鄭餘周老先生,跟這位明戈青先生,不但是相識,而且是知交。
教育界的人們,有人鞭撻批判,有人還是為其歎惋。說明戈青一朝為人利用,聲譽一落千丈,終究是晚節不保。
熊楚行拍著桌子:“說一千道一萬,他還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你們到底怎麼回事,為殺人魔張目起來!”
裴俊矚也很義憤:“再想要民主與法治,這樣倒行逆施,任意屠殺青年,也是不可原諒的,不能用這劊子手的文章。”
珍卿也點點頭,火氣不小的俞婉姐姐推她一把:“你到底哪一頭的,你今天要做牆頭草嗎?我要你必須現在表態!”
荀學姐也看向珍卿,眼神示意她好好說話。
珍卿為難地攤攤手: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這可不是中國人的理性。
“世人說起古代帝王,總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他們誰是白璧無暇的君子呢?
“錯處是錯處,優點是優點。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嘛!你們可以鞭撻他的過錯,難道不能利用他的好處嗎?”
“我們的目標要明確,究竟要批判‘清dǎng殺人’,還是要批判老頭兒明戈青?你們說說,到底目的為何嘛?”
裴俊矚很貪心:“就不能一道批判嗎?都是可以批判的標靶嘛!”
荀學姐不同意:
“批判欲要有力,怎麼能分散火力,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新林報》批判‘清dǎng殺人’,我們也批判‘清dǎng殺人’。”
“再說,明戈青原來支持殺人,現在卻出來批判殺人,等於他一隻腳從殺人陣營中站出來。
“自己人批判自己人,以子之矛擊子之盾,明擺著他們起內訌了,這樣的批判難道不更加有力,難道不更能啟發民眾嗎?”
熊、裴二人也都靈光,立刻被珍卿和荀學姐說動。
大家頓開茅塞,讀《懷念不嗜殺人的總理》,熊、裴二人也都得承認,老頭兒這文章寫得發自肺腑,是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以不喜殺人的公民黨創始人——他們的先總理,來叫喜歡殺人的韓領袖站不住腳。
大家又誇珍卿頭腦清醒,及時點醒她們兩派人。
珍卿表麵上謙虛,笑著說大家還是有理智,所以能聽得進去好道理,心裡卻想道:你們吃虧就吃虧在,沒有經受過馬列主義毛鄧三的洗禮。
——————————————————————————
這個禮拜天的下午,珍卿還是回的謝公館,回去陪仲禮和嬌嬌玩耍。
珍卿是個故事簍子,先給他們講點神話故事——她自己覺得有意思,就老是愛給人講,她講了人麵鳥身的神仙,比如玄女、句芒之類。
難得元禮沒太自重身份,後來也加入他們一起玩,大家一起討論,這些人麵鳥身的古老神祇,相互之間究竟有什麼淵源。
陸三哥回來的時候,見孩子一塊聊得挺開心,沒有打擾他們。
講過好玩的神話故事,珍卿又出謎語給他們猜,謎麵出的是:
一點周瑜無誌量,三戰呂布劉關張。口罵奸臣曹操賊,十萬雄兵難抵擋。
嬌嬌和仲禮還在苦想,元禮立時脫口而出,說謎底是一個“計”字(繁體的“計”)。
元禮已經上初二,珍卿想他也許從前猜過,不過犯不著找不高興,隨便誇了元禮兩句,這孩子看似得意揚揚,倒還有點不好意思似的。
玩了一會兒猜謎語,珍卿又給他們出幾何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用四根火柴擺成十字,隻許動一根火柴,然後擺出一個正方形來。
這一回,年歲比較大的元禮,也苦苦思索了很久,結果跟嬌嬌一道猜出來。仲禮這孩子挺豁朗,沒猜出來也不以為意,曉得答案後覺得真好玩,叫小姑繼續出些好玩的題。
大家停下來吃水果時,嬌嬌還問珍卿,小姑為什麼一直住外麵,都住在謝公館的話,天天陪她玩,她就太開心了。
珍卿解釋要多陪陪祖父,仲禮問“杜家□□父何不一起住到謝公館”。
吳大嫂冷不丁冒出來,陰陽怪氣地說:
“還不是你奶奶發的話,你外婆病得那麼重,都不許她住進來,小姑的祖父,難道能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