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隔實在太遠,馮紫英甚至看不清楚永隆帝的麵目,隻能縮回腦袋學著其他人,老老實實的作靜聽沉思狀。
朝會由內閣首輔主持,這也是繼承了前明然後又經曆了大周數十年發展逐漸形成的模式。
葉向高最初有著濃鬱閩地口音的官話已經改了不少,而廷臣們也日漸熟悉了,包括方從哲、李廷機兩位的官話其實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南方口音,這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南方士人在大周朝廷中樞占據優勢地位的顯著特征。
四位閣老中除了齊永泰外,其他三人均為福建和南直人。
兩位有望進入閣臣的六部尚書,工部尚書李三才是北人,但素來和江南士人親善,甚至被一些心胸狹隘的北方士人視為叛徒。
張景秋則是來自四川,屬於一個比較少見的另類,算是一個獨立於南北雙方的個人,不過由於他和皇帝關係過於親密,反而讓南北兩邊士人都對其有些疏遠。
文左武右,內閣居於首,而總掌軍政事務的總督則要以其身份來判定,比如像登萊總督王子騰、宣大總督牛繼宗均在京中,便要出席朝會,但他們會以武將身份居右,而若是兵部右侍郎兼三邊總督柴恪在京的話,則要以文臣身份居於左。
總而言之,右麵來自五軍都督府、幾位總督以及京營中的幾位四品以上武將看上去有些零零星星,人數不多,比起對麵的文臣要少不少。
虛銜武將不上殿議事,甚至連朔望的朝會都不擦參加,隻有每年元旦大朝才會參加,不過那個時候上千名臣子走一走形勢而已,恐怕你連皇帝麵目都未必能看得到。
這是春假之後的第三次朝會,正月廿九。
“啟奏聖上,戶部右侍郎崔景榮一行奉旨出京對山東、南直、浙江、福建一線巡視調查已經結束回京,就開海舉債之略從去年十一月始,朝中已就此事商議日久,但鑒於崔侍郎一行巡視調查事務較為繁瑣細致,涉及到相關經濟產業營生頗為龐雜,臣以為可由崔侍郎就此在朝會上皇上和朝中諸位臣工作一報告,……”
葉向高的話語抑揚頓挫,頗有些古韻,這本來是常態,但對於第一次參加朝會的馮紫英來說,卻很有些時空錯亂的感覺,嗯,如同在《大明1566》又或者《大明風華》這等或曆史正劇或戲說劇中靜聽這曆史的回響。
隨著永隆帝毫無表情的麵頰微微頷首,內侍那金屬顫鳴般的悠揚聲再度響起:“準奏,戶部右侍郎崔景榮上奏!”
終於看到了氣度儒雅的崔景榮泰然出列,手中拿厚實的折子也很是在沿途船上花費了馮紫英、吳亮嗣、魏廣微以及範景文、賀逢聖的心思,倒騰了好幾日才算是拿出初稿,而具體修飾整理,自然有戶部和工部的那些個專門負責文字工作的吏員來進行。
倒是孫居相作為禦史,反而在這個時候不會插言了,按照規矩,他有他自己的奏報渠道,也有他屬於都察院禦史的觀察角度來拿出自己的報告。
崔景榮並沒有按照此番南下巡視調查的路線來進行彙報,而是將開海之略所涉及到幾大問題按照重要性或者緊迫性來進行分析報告。
毫無疑問這樣是最合適的,這不是一次例行巡視調查,而是有針對性的專題巡視調查,按照這樣一種方式來,更能迅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重視。
“……,以工部治下的造船業已經萎縮和糜爛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以清江船廠為例,在籍工匠、工人不到三成,即便是嚴加整飭整編,估計能達到編製在籍的一半已經是非常好的結果了,船廠中簿冊混亂,殘缺遺失甚多,臣也不知道究竟是有意如此,還是其他原因,光是臣所見,造船大木腐爛甚多,如膠、漆、索等物倉儲毫無章法,登記混亂,……”
崔景榮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看了清江船廠和龍江船廠,再去看寧波的私人船廠,那對比差距太大,讓他氣不打一處來,這個時候自然不會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