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二百七十五節 乾事,正當時!(1 / 2)

數風流人物 瑞根 4905 字 9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數風流人物最新章節!

練國事是個做實事的,到了西安之後,馮紫英便把他最看重的西安府的這一攤子事兒全數交給了練國事。

兩人算是第一次合作,但早就知根知底,性情相投,合作起來反而更放心。

鳳翔府有鄭崇儉,西安府有練國事,耿如杞坐鎮延安府,自己坐鎮中樞,陝西就能穩住大半了。

漢中府知府是王洽,他是山東臨邑人,算是馮紫英鄉人,有這層關係在,就要好打交道得多。

而且王洽做事公道,在漢中威信頗高,整個陝西這兩年亂民四起,相對來說,漢中算是最穩定的了。

所以馮紫英甚至沒有去漢中一巡,倒是王洽主動來西安這邊一談之後,馮紫英就把漢中府這邊的事宜拜托給了王洽了。

剩下來的幾府中,慶陽和平涼兩府的情況馮紫英不太滿意,所以他也一直在考慮人事上的調整,但他也知道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吏部也不是自家開的,不是自己想要調整誰就調整誰。

這封建王朝的官員權力固然大,但更多的是在做事情上的權力大,反倒是在人事上的安排,更多的集中於中央,像吏部就是彙聚了幾乎整個大周官員的調整。

當然,吏部也不可能管得過來,很大程度還是通過日常考核考察來進行評定敘功,進而調整,這裡邊各級官員的上司就有著較大的發言權。

除開慶陽和平涼二府的官員表現不儘人意外,像更偏遠有些的鞏昌和臨洮二府馮紫英也專門走了一圈。

這兩地的地理險要,但農事不修,從知府到同知、通判這些官員都很難說讓人滿意,馮紫英用了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平庸,按部就班,不過這恰恰是這個時代各地官員的常態。

馮紫英很清楚自己沒有能力在短短一兩年裡就能把整個陝西官員按照自己的心思來換一遍,彆說州縣的知州知縣們,就算是各個府的知府同知們,他也沒辦法做到。

一來他沒有這個權力,二來他也沒有那麼多讓自己中意的官員儲備,三來時間太短。

若是他能在陝西巡撫位置上乾上十年八年,也許他能勉強做到,但這無疑是癡心妄想了,也不可能。

「人事問題應該是地方上許多事務難以推動,或者說舉步維艱的關鍵因素了。」馮紫英看了汪文言和吳耀青二人煞費苦心地為其準備的平涼、慶陽二府十多個州縣知州知縣基本情況和他們的現實表現材料,忍不住歎息道。

這十四個州縣的知州知縣中,進士出身隻有二人,舉人出身七人,還有五人就是貢生捐生出身了。

這種情形在江南是不可想象的,在北直、山東、山西、湖廣這些地方也基本不可能。

江南的知州知縣基本上都是進士出身,北直、山東這些地方知州知縣進士出身也要占到七八成,剩下的也都是舉人,貢生捐官基本不可能擔任主官,多為佐貳官。

「大人您不能奢求這些地方都和江南那邊比,本身這邊文風不盛,另外這些偏遠地區,進士出身誰願意往這裡來?」汪文言笑道:「何況這也不完全是官員出身問題,我覺得倒是從省到府缺乏一個對州縣較為明細詳儘的考核規則,吏部下發下來的考定規則都太粗疏,流於形式,從省到府也基本上沿襲使用,許多本來該是因地製宜有針對性的做一些調整,但是並沒有做。」

馮紫英瞥了一眼汪文言,「文言,朝廷下來的考定規則不也一樣?每個省都有不同的具體情況,

同樣各項工作也有側重,但是吏部考定標準征求過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意見麼?也許有過,但是都是十年八年才來一回,照理說這都該每年征求意見進行調整,可吏部那幫老爺們都是高高在上,哪裡會考慮下邊的感受?」

汪文言點頭,「太

過於刻板教條的考定規則,很難調動起下邊官員的積極性,而且又無針對性,所以很多官員都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結果就是幾年下來,情況都沒有任何改觀,但上邊考評依然是一樣,這樣一來誰還會在意這個考核規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