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李治一開始聽說欽陵想要太平公主和親的事情, 心中是十分震怒的。
然而,他的十分震怒在看完蘇子喬的信件後,變成了哭笑不得。
聖人拿著蘇子喬的信件, 跟皇後殿下說:“子喬這孩子, 也算是我看著長大的。從來不曾見過他有這麼明顯的情緒,可見欽陵想要太平去吐蕃和親之事,令他十分生氣。”
略頓,李治很是欣慰地說道:“太平從小對子喬就特彆喜歡,如今長大了卻很少聽她念叨。但不管如何, 太平年幼時總算是沒白惦記子喬。”
武則天聽了, 笑了起來,說道:“我記得蘇子喬跟隨英國公去討伐高麗的時候,打仗之餘也不忘給太平挖了一盒人參回來。太平倒是好, 她拿著蘇子喬送去東宮給太子, 得了太子給她的上好狐皮,跟我說想讓尚藥局將那狐皮做成狐裘,送去給蘇子喬禦寒。”
皇後殿下之所以對此事記得如此清楚, 是因為小公主送禮回禮, 都沒花自己一分一毫,還得了旁人的感激。
——她的女兒,是個機靈的小財迷。
回想起從前的事情,武則天的眉目染上淡淡的溫柔, 可隨即, 又想到了眼前的糟心事。
欽陵既然說了要出使長安, 大概是會真的來。他給蘇子喬送去的信件中,也明確說了此行長安,希望能促成太平公主和吐蕃王子的婚事。
蘇子喬認為如今突厥和吐蕃不足為懼,而被她和李治千嬌萬寵著長大的小公主,也不是吐蕃王子所能肖想的。
但——
事情總得要有個體麵的說法。
武則天側首,看向李治,神色有些凝重地說道:“若是欽陵此行到長安,當真為吐蕃王子求娶太平,該要如何拒絕?”
總不能說小公主是大唐千萬百姓都放在心尖上的人,是在錦繡從中長大的,不可能嫁到吐蕃去吃沙子受苦吧?
李治聞言,眉頭微蹙。
這個事情,是得好好考慮。
***
欽陵還沒出使長安,他想要促成太平公主和吐蕃王子的意圖,滿朝文武都知道了。
能不知道嗎?
聖人和皇後殿下在大朝會上結束後,就留下了太子殿下李弘、雍王李賢,以及宰相團在紫宸殿商量此事。
李弘和李賢一聽欽陵竟然想太平公主和親,眉頭就皺緊了。
李弘蹙眉,沉聲說道:“大唐泱泱大國,赫赫國威,何須要公主和親來換取邊境安寧?”
李賢聞言,點頭附和,他性情不似李弘沉穩溫和,言辭更為犀利,“自從吐蕃前任國主鬆讚乾布去世後,吐蕃大權一直落在欽陵父子手中。那吐蕃國主及王子,如今不過是欽陵手中的傀儡,欽陵希望我們大唐最尊貴的公主去和親,王子至少也得是龍鳳之姿,不世之材吧?”
李治默默地看了李賢一眼,誰說不是這個道理呢?
可如今不是因為這些話不能擺在明麵上說出來,所以才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拒絕吐蕃的求親嘛!
一直沒說話的武則天看向李賢,淡聲說道:“留你在這兒,是讓你商討該要如何不傷彼此顏麵地拒絕吐蕃求親的。”
李賢:“……”
李賢低頭,退到了一旁,不再多話。
被聖人留下的楊思儉見狀,上前兩步,“聖人,皇後殿下,如今公主也年滿十二歲。本來再過兩年,也該要考慮下降之事。如今考慮雖然早了些,但若是想要拒絕吐蕃的求親又不傷彼此顏麵,沒有什麼理由比公主已有婚配更加合適。”
楊思儉的言下之意,便是先為李沄選好駙馬。
李治:“……”
武則天:“……”
女兒才十二歲,如今就要為她選駙馬了?
聖人和皇後殿下兩人的眉頭不約而同地皺了起來。
李弘臉上的神色也十分不讚同,“太平今年才十二歲。楊侍郎,如今便要為太平定下婚約,是否太早?”
楊思儉捋著胡須歎息,“是早了些,可想要拒絕吐蕃的求親,太子殿下能否想到比公主有婚約在身不能另嫁他人更好的理由?”
李弘沉默,沒有。
太平公主有婚約在身,這是最好的理由。
楊思儉又說:“臣深知聖人和皇後殿下都十分寵愛太平公主,心中不舍得她早早出宮。定下婚約並不是讓公主馬上下降,公主下降之禮,可以等到合適的時候再舉行。”
其餘的宰相聽楊思儉這麼說,也都上前了兩步,說臣附議。
李治和武則天對視了一眼。
定下婚約?
說的倒是輕巧,可到底定誰家啊?
不管是李治還是武則天,他們雖然都想過日後小女兒要下降的人家,心中也有一些想法,可那畢竟隻是想法。
李沄今年十二歲,到她下降至少還得等三年。
這三年間,還會有許多皇室貴族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他們的女兒要選駙馬,自然是要選最好的。
如今選好了,日後有更好的,那怎麼辦?
李治的臉色很凝重。
武則天的臉色也很凝重。
一群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敢吭聲。
最好的方法已經擺在了聖人和皇後殿下的麵前,他們若是不想采納,他們當臣子的,也沒辦法啊!
***
吐蕃要向聖人求娶太平公主的事情,滿朝文武都知道了。
正在孝期的薛紹自然也知道了,武攸暨去公主府找薛紹,跟他說吐蕃王子想要求娶太平。
武攸暨正坐在幽篁館葡萄架下的案桌前,案桌上擺著茶具,旁邊的紅泥小火爐燒著他冬天時收集的梅花雪水。
穿著一些藍色錦袍的周國公洗茶煮茶的動作如同行雲流水一般,他沒有抬頭,徐聲說道:“聖人和皇後殿下是不可能讓太平和親的,如今棘手的是,該要用什麼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