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顧錦剛往外跑了兩天,整個人就黑了一個度,沒辦法隻能做了個帷帽戴上,如此一來倒是好了很多。
沈景城見她天天不著家,也有些憋屈。
從發育開始他就在憋著,好不容易成了親,難道還不能多與她親近親近?
但眼看著她白天總往外跑,最後也隻能收斂了些,晚上依舊該怎樣怎樣,白天則最多親昵的抱抱她,摟摟她,其他過分的事就不再做了。
隨著沈景城的收斂,顧錦慢慢白天就又能在家待住了。
日子如水般慢慢流走,夏糧收獲的時候街上的商鋪也全部建成了。
顧錦和沈景城也沒到處找人來做買賣,讓人收拾了一下最先蓋好,也已經通好風的商鋪,就把新收獲的糧食運了一部分過來,又從院子裡的糧倉裡運來點其他雜糧就算是開了糧鋪,另外他們還進了些油鹽雜貨開了雜貨鋪,還有布莊,當然還有顧繡要開的繡莊。
有糧商見這裡有商鋪,直接租了間鋪子下來,當做一個收糧食的點,留下一個人直接在這裡收糧、運糧。
幾間鋪子就這樣悄悄的就開了,因為正是農忙的時候,周圍的村人因為新鮮過來見識了一下就繼續乾活去了,一時間有些冷清。
沈景城和顧錦也不急,反正都是自家的東西,賣的也沒有那些容易壞的,就不緊不慢的隨意開著。除了雇來看店的掌櫃,和進貨時的費用,基本上沒有什麼支出,與此同時他們還讓掌櫃的一邊做買賣,一邊記錄有什麼缺的,什麼東西銷量高,好再去進貨。
慢慢的,因為店鋪裡的東西漸漸齊全了起來,再加上價錢也合理,農忙過後,周圍村子有需要的村民也就往這邊來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小商小販,專門賣些商鋪沒有的小東西,或是質量差點的東西,甚至還有了賣肉的攤子,更有人租下鋪子賣起了農具。
顧錦看著漸漸熱鬨起來的街道,眼裡都是喜意。
雖然當初想開商鋪是為了生活方便,但有人進出總歸是要比沒人的好,這樣她就既能自己方便,也能賺些銀子了,何樂而不為?
當商鋪漸漸步入正軌時,顧錦和沈景城也再次踏上了去京城的路,不過這次兩人多帶了兩輛牛車,他們想回來的時候從京城進些貨帶回來,要是可以,再打聽一些原產地,直接到原產地進貨。
等到了京城,兩人發現京城裡滿是肅殺之氣,就連那些熱鬨的街道,都蕭條了很多。
因為一年才來一次,兩人對京城的消息不是那麼靈通,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便根據來時的計劃,先去找中人買院子。
既然兩人決定以後要做生意,免不了要常常進貨,而貨品最全的地方自然是在京城,有個院子當做落腳點,是很有必要的,以後兩人再來京城也不用著急忙慌的再去客棧。
買下院子之後,沈景城故作狐疑的問中人:“最近這京城裡是發生了什麼事嗎?怎麼看著好像有些蕭條?”
中人一聽這話,下意識的往周圍看了看,就算如今在院子裡,也還是湊到沈景城耳邊,捂住了嘴才敢悄悄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