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顧玲兒對秦季顯還是有些不滿意的,畢竟她現在虛歲才十五,而秦季顯卻已經是成年男人,現在看著有已經有二十五六歲的樣子吧。
這就是典型的老夫少妻,他應該像寵孩子一樣寵著自己才合理,怎麼能如此敷衍呢?
但想想現在是男尊女卑的時代,顧玲兒又有些能理解了。
畢竟一個從小受著封建教育長大的男人,觀念一時改變不過來也是情有可原的,等自己以後和他接觸久了,慢慢改造就行了。
然而,顧玲兒還是想多了。
秦季顯忙都忙不過來,哪顧得上她?
現在對岸歸德府那邊因為河水回到河道,已經開始重新修堤壩了,而他這邊卻因為淩汛太猛衝出的大河溝,至今還在不停的往平原淌水。
而且看這樣子,河水一天不乾,這邊就一天無法重新修堤壩,唯一的辦法,就是開采石頭往河溝裡填,直至把那河溝填滿才能開始修築堤壩。
隻是現采石頭的速度太慢,水災一時半會兒怕是無法解決,隻能是一步步來。
秦季顯這邊忙著的時候,沈景城那邊也迎來了寧康縣知縣的告狀,隻因現在開始修堤壩了,他們縣的百姓卻至今不歸,而那些人大多就是跑到餘河縣的。
沈景城接到知府的問責信時,都氣笑了。
這可真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寧康縣難民往他這邊跑的時候,他怎麼不告狀?不叫那些人回去呢?
府裡半點賑災糧沒有,他養了那些難民這麼許久,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想要人直接說不行嗎?還告狀?真是有意思了。
不過沈景城也不是分不清輕重緩急的人,更知道寧康縣那堤壩的豁口不修早晚是個隱患,便立刻寫信讓傅昱把寧康縣的人帶回來,至於餘河縣的難民和其他縣的難民,想留下乾活的依然可以繼續。
就這樣,待傅昱把所有在青山縣乾活的寧康縣的難民們帶回來,結清他們這些日子掙的糧食後,沈景城就讓他們帶著城外的家人趕緊回寧康縣了,老弱婦孺一個也彆留。
寧康縣知縣看著那些拖家帶口回來的老百姓有些傻眼,他是要寧康縣的百姓回來不錯,可他要的是寧康縣能乾活的壯勞力啊,不是一兩個男人帶著一大家子老弱婦孺回來。
那些老弱婦孺又乾不了重活修不了堤壩,回來乾什麼?更何況,他哪有那麼多糧食供給。
然而,沈景城卻不管這些。
你要你們縣的百姓,我給了,超出你的預料,那是你的問題。
寧康縣的知縣有些頭禿,暗戳戳的想讓那些老弱回餘河縣。然而沈景城就一句話,我可不敢收你們,就因為收了你們,你們縣太爺都去告我狀了,沒飯吃找你們縣太爺去,我可不想再惹一身腥。
寧康縣的百姓苦啊,回餘河縣,人家不收,在寧康縣,飯沒得吃。幸好現在天氣開始暖和,他們還能勉強挖點野菜草根充饑,要不然他們都不知道還有沒有命活。
也是因為這個,他們對自家縣太爺真是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