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樣一天天的接觸中,她和食堂的全部人幾乎都熟了起來,因為她真的是認真在學刀功,對幾位大師傅非常敬重,對擇菜洗菜洗碗的幾位大嬸也十分親切,再加上她每次想出方子都不藏私,而且還積極幫助食堂改進大鍋菜的味道,增添菜色,幾乎是得到了食堂上上下下的一致喜愛。
就連大寶他們幾個,整個暑假裡,也幾乎是天天都往食堂跑,也跟食堂的叔叔阿姨都混熟了。
等到大寶他們這些孩子都去上學了,食堂後麵的小院子裡也空了下來,大家還頗為不習慣。好在還有個三寶,雖然不會再那麼頻繁的來了,但是為了一口吃的,也還是隔個幾天會往食堂跑一趟。
而這個時候,江若男也終於從食堂的臨時員工,轉入了正式編製。
沒錯,早在江若男之前給老領導想辦法開胃添菜的時候,張大山就給她弄了個臨時員工的身份,每天不用跟彆人一樣朝九晚五,隻需要來一兩個小時就行,工資也不高,幾塊錢,但可以在食堂領糧票打飯,換句話說,就是食堂包飯。
對此沒人有異議,或者就算有心底嫉妒的,看張大山和廚房一眾大師傅對她維護的模樣,也沒人敢來觸黴頭。
直到現在,也終於順利轉正,當然,這個時候江若男也跟其他員工一樣,每天都有上下班時間。隻不過因為她是創造性人才,她的時間還是要寬鬆一些,這樣家裡那頭也能顧得上一點兒。
不過,從這以後,陸振軍也好、幾個娃娃也好,每天中午基本也都跑到食堂來吃飯了,江若男是主動要求工資減半,堵住了一些閒言碎語。
但是江若男來了之後,食堂的業績也是很明顯的,就是那些家裡領著補貼和供應量的領導們,跑食堂吃飯的時候都多了。這樣食堂的薪資啊待遇啥的,自然也就好多了。
對此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再說陸家那條件,當初是他們食堂求著人來的,人家孩子不過來吃飯,在家裡喝西北風嗎?
除了極個彆的人心底裡還是覺得江若男撿了大便宜,包括食堂在內的絕大部分人,對於江若男進食堂,那都是歡欣鼓舞,喜大普奔。
江若男也不管彆人怎麼想,反正她就這麼在食堂裡領到了第一份工作。說起來還真是陰差陽錯,機緣巧合。
雖然也有人覺得她傻,有那麼多新式菜譜,卻直接貢獻出來,還讓師傅們去改進研究,鼓勵師傅們進行創新。而她自己呢,一天到晚就在切菜切菜。
江若男卻甘之如飴,雖然累,但是有師傅指點,每天都感覺到自己的刀工在一點點進步,即便剁菜切菜其實也很無趣,江若男也能樂在其中。
直到十月初,早就說了要回來的李淑英才終於帶著一家子姍姍來遲。沒錯,就是一家子。
李淑英不僅自己回來了,還帶著兒媳婦和兩個孫子以及小女兒,一起回來了。
一彆就是一年多,期間發生了太多的事兒,終於等到李淑英回來了,江若男十分激動。
因為宋國強走不開,並沒有跟著回來,他們這一行拖家帶口的又都是婦孺,到了梁城車站,還是江若男和陸振軍一起去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