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不少,比如江景瑜也想要顧向恒戰友寄過來的海產,比如說顧向恒在縣城的人脈可以買到一些她買不到的東西。
這些江景瑜是現在欠缺的。
另外一個就是交換彼此的作物了。
江景瑜現在的作物有四種,分彆是大白菜、南瓜、蓮藕、紅薯。
顧向恒的作物也是四種,分彆是:茄子、冬瓜、胡蘿卜、土豆。
江景瑜很喜歡吃茄子,她沒有。
顧向恒喜歡吃蓮藕,他也沒有。
沒有見麵之前,想要吃的話得要積攢親密值,然後算計時間偷菜,現在就不一樣了,可以直接交換,不過——
親密值還是要繼續攢的。
顧向恒在看到江景瑜門口那隻懶洋洋打瞌睡的看門狗大黃之後,有些羨慕的歎了口氣。
他也抽獎了,但是他手氣不好,抽中的是十個金幣,聊勝於無。
江景瑜安慰他:“既然有,那麼遲早會有的。”
顧向恒:“我們的作物沒有重複的,看門的也有可能不一樣。”
江景瑜想了一下,感覺饞了:“能看家的還有大鵝。”
顧向恒:“……”鐵鍋燉大鵝?
江景瑜:“我攢了一些金幣,今天就把廚房必備的灶台買了,你有鍋,借我用用,今天我們吃頓好的。”
她買了灶台,又買了一組調味料,攢了幾天的金幣就用完了。
這調味料四樣東西,油、鹽、糖、醬油,每一種都是一斤。
每天限製隻能購買一次,假如她一個月三十天,每天都買的話,一個月下來可以積攢三十斤的油、三十斤的糖。
鹽和醬油還好說,這油和糖可不便宜,也不好買!
植物油0.5元一斤,白糖0.78元一斤,還要專門的油票糖票,很難買。
江景瑜小的時候聽一個老奶奶講古,說她小時候有個老輩的親戚病了要死了,治不起病,隻能在家熬著,熬到最後,說一輩子沒有吃過糖,一家人就到處湊人情借錢買了一點糖給他吃,圓他最後的心願,說到死的時候,臉上還是笑著的。
當時江景瑜七八歲,不敢相信還有這麼窮的人,現在身處這個年代,這就是現實。
油分植物油和葷油,現在人饞肉,葷油很受歡迎,植物油如果是鄉下人,還比較容易得到,換成葷油,在鄉下,除了自己養的豬,基本沒有買到豬板油煉油的機會。
這種肉很早就被搶光了,甚至可能出不了屠宰場就被人買光了。
為了節省油,很多人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比如用筷子粘一下,再在鍋裡點一下就算放油了,還有就是拿一塊乾淨的布沾一點油,每次要用的時候拿布在鍋上擦一下。
為了節省用油,無所不用其極。
她一個月攢三十斤油和糖,能賣多少錢?
不賣錢的話又能給她換回多少東西?
自己吃,絕對吃不了這麼多。
越想江景瑜就眼睛越是發亮。
顧向恒不得不給她潑冷水:“這也要我們把基礎打好,才能有這麼多金幣囤貨。”
他們現在距離能自由揮霍金幣的時候還遠著呢。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升級,想要升級,就得要多種植,積攢經驗和金幣開墾更多的土地。
江景瑜歎了一口氣:“如果還有各種活動,攢金幣不會這麼難。”
現在說這些也沒用,江景瑜也就是這麼一想,隨即就拋在腦後,專心做菜。
今天的飯菜很豐盛。
純大米飯,魚香茄子、豆角炒熏肉、藕夾、冬瓜骨頭湯,還有一道清蒸魚。
每一樣菜的分量都很足,色香味俱全,顧向恒胃口大開,就在江景瑜震驚的目光下,飯添了一碗又一碗。
江景瑜因為習武,她的胃口也不小,每天都要找機會進來小木屋裡麵補充口糧,給自己加餐,她的食量不比一般男的差,但是顧向恒的食量又更上一層樓。
她頗有些敬畏的看了一下顧向恒扁平的肚子,不知道他吃下去的飯菜都挪到哪裡去了,好像那裡是個次元空間一樣,這都可以用飯桶來形容了。
幸好她米下的足夠。
不然不夠吃就尷尬了。
吃飽喝足,顧向恒恍然,“那幾頭野豬被你給包了?”
他是知道有跑掉的野豬,後來還進山去找過,沒找到,還以為它們進了更深的山裡,原來是有其他人“捷足先登”了。
江景瑜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高興:“運氣好。”
顧向恒也不問她是怎麼收拾的了,不管從哪個方麵來看,都不用擔心:“還有多少,我跟你買一些?”
江景瑜大方:“好啊。”
除了在吃的這方麵,其他的兩個人也有商有量。
江景瑜會跟顧向恒取材部隊的一些情況,以及一些她不太確定的時間線。
而顧向恒會就村裡的發展征詢意見。
他是大隊長,主生產。
他有不少想法,但顧向恒也不敢輕易下決定,因為他背負的是整個村,要是他走錯了路,浪費他自己的時間精力沒什麼,但耗費整個大隊的金錢和精力就不一樣了,很多人,耗不起。
對於他提出的養殖,江景瑜是讚同的,“想要大規模的養殖,你要準備飼料。”
“養兔子可行,能生,吃草,但是像雞鴨鵝那些不能純吃草,可以養蚯蚓。”
江景瑜連載漫畫什麼都得要接觸一些,像這個是在小說、漫畫中比較常見的了,“蚯蚓好養,雞吃了多生蛋。”
這個顧向恒也知道,但也就僅限於這點了,更細節的他不知道。
江景瑜努力的回憶該怎麼養殖蚯蚓,“可以室內,也可以田間,用木箱、大缸都可以,保持濕度,蚯蚓喜陰,我們這裡蚯蚓也有,先試試吧,試過了之後再大規模養殖。”
他們這裡雖說有山有水,卻沒有什麼特色和特產,如果大規模養殖兔子,到時候兔皮兔肉都可以作為一樣商品。
還有豬仔、小雞仔,分散養在附近的山林,圈山作為養殖場,然後再進一步擴大。
他現在手上就有戰友幫他專門打聽來的一些要點,正在逐步因地製宜應用。
隻要養成了,一個可以自己吃,另外一個就是銷售到縣城去。
如果養的雞多了,雞蛋本地可能消化不了,也可以做其他的蛋製品。
顧向恒:“你對養殖這方麵有什麼建議嗎?”
江景瑜:“養殖這方麵我接觸的也很表麵,除了飼料,就是要注意衛生,殺毒殺菌,防止瘟病,一場瘟病下來往往損失慘重。”
顧向恒:“對,這也是我很擔心的,所以我想要分開養殖,而且衛生方麵一定要把好關,經常消毒。”
除了養殖方麵,他們現在主要依靠的是種植,上莊生產大隊的種植是中規中矩的。
可以種植稻穀的地方就種植稻穀,其他的因為地理限製隻能種植其他雜糧,紅薯占了大部分。
因為紅薯產量高,他們村已經好幾年沒有出現有人餓死的事情了。
江景瑜:“這方麵我讚同你的想法,不需要太大變動,山地可以進一步開發,比如種植果樹,還有水係也安排上。”
顧向恒之前忽略了這一點:“養魚?我們這裡的河段太急了,不適合魚類長時間停留。”
江景瑜:“我知道,我們在河裡打不到多少魚,但是在靠近河邊的地方,我們是不是可以挑選合適的地方開魚塘?開了魚塘除了可以養魚養鴨子,還可以種植蓮藕。”
江景瑜和他說了市場上蓮藕和藕粉的價格,“蓮藕這裡不產,本身也比較重,賣得起價,還可以用來提煉藕粉,藕粉體積又小,價值也高。”
如果這裡真的種了,她手中的藕粉就沒那麼值錢了,但江景瑜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她也是真心希望這片土地上的人能夠變得越來越好。
“我可以提供種子,先試驗這裡的氣候。”
顧向恒在思考有哪裡是適合用來養魚或者種蓮藕的:“每次發大水都會被淹的那片沼澤?”
他搖頭:“我先想想。”
江景瑜:“我隻是先提出這麼個想法,到底有沒有可行性,慢慢討論。”
說到這裡顧向恒忍不住笑了,“我知道,我會仔細考慮能不能在我們這裡實行的。”他先自己把整個計劃構思好,然後還會跟大隊的乾部一起討論,通過後,才能真正行動。
他已經有章程了,江景瑜笑眯眯的看著他:“很儘職的大隊長啊,你是特意回來的,感覺你對這邊還有一些我不知道的淵源啊。”
這也沒有什麼不能說的,“我外婆就是這個村子的,但是後來泥石流,沒逃出去。”
他現在能來到這個世界,雖然他沒有找到他的外婆一家,但是這片熟悉的土地是沒變的,所以他想的比較純粹。
泥石流有的是天災,有的是人害,日積月累草木流失造成的人害,現代上莊村的消失就是人害造成的。
他想回來阻止這災難。
沒想到還有這麼個淵源在。
江景瑜看著這一片祥和的村子,還有在這裡生活的江明智葉紅秀他們,語氣很輕,又很堅決的下了個保證:“我會和你一起阻止的。”
*
兩個人變熟了以後,明麵上沒有過多的往來,但是熟悉的人還是發現了他們的變化。
葉紅秀很感激大隊長那天和女兒同路回家,抓了歹人幫了大忙,她表現自己感激的方式就是給他送吃的。
各種吃的。
回頭大隊長又回送,她也樂此不彼。
因為女兒比她做的好吃,還讓江景瑜動手。
“大隊長一個人住,身邊也沒有人幫忙,什麼都要自己來,多可憐啊,咱們家自己做也是做,不如幫他把他那份也做了。”
“他喜歡吃魚,你弟弟撈回來的這些魚夠做一餐了,分一半給大隊長。”
“大隊長喜歡吃畢竟有韌勁的紅薯乾,這個太軟了,換成這袋子的。”
“大隊長說炒的花生比豆子好吃,炒一點花生吧。”
……
到後麵,她還沒說,女兒就做出了大隊長喜歡的口味。
一次兩次還是巧合,三次四次呢?
葉紅秀又回想了一遍,確認自己沒有跟女兒說大隊長的喜好。
於是她又做了一次試驗,去問了大隊長喜歡吃酸辣酸豆角,還是純酸豆角。
大隊長說更喜歡吃酸辣的。
回到家裡,她使喚女兒:“咱們家的豆角再做一批酸豆角,分一些給大隊長,景瑜你來做,我給你打下手。”
然後女兒兩種都做了,但是讓她拿給大隊長的是酸辣味的。
那麼問題來了,女兒是怎麼知道的?
作者有話要說:江景瑜:我是怎麼知道的?
天天蹭飯,你說呢?
*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蜉蝣10瓶;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