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幾個,加上學院裡其他的先生們,都湊在了一起審閱答卷。
這些答卷裡,持否認意見的人是大多數,剩下的那一部分,則認為公平交易也不是不可以。
隻有黎逢年的答卷,是給予極大的肯定。
“你現在有何感想?”六安先生問杜縣令道。
杜縣令苦笑道“學生現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答應的太早了。不過您應該知道這件事學生就算不答應,但並不會改變這個結果。”
他人微言輕,實在阻止不了很多事。
六安先生看著他,過了好一會兒才道“這也幸好你被流放的是裡水。我指望你開竅,確實難為你了。”
無端被先生羞辱了一臉的杜縣令“???”
他難道說錯什麼話了嗎?
“既然你知道自己無法阻止結果改變,那接下來就拭目以待吧。這究竟是好是壞,時間總會給出答案。”六安先生道。
他已經放棄了。
之前他還提醒過這個學生,讓他學著點青鬆觀,結果他到現在還沒看明白。
……
杜縣令和傅杳一將地契的事簽定好之後,槐樹林那邊就把圖給趕製了出來。
他們的速度如此之快,讓傅杳一度懷疑,這些家夥早有準備。
因為道觀是被雷火給燒毀的,為了防止再有這種事情發生,鄭匠人他們決定大膽的用石料搭建道觀。
有圖,要建道觀的話,則得要人統籌大局。鄭匠人他們對於建造上的事情十分精通,可是材料買賣、運輸以及人力等等之類的事情,他們並不擅長,所以還得必須有人來管這方麵的事。
傅杳的話,沒人指望她親自著手。三娘也不太行,到底不是活人。
最後思來想去,似乎就隻有江掌櫃靠譜些了。
“江掌櫃,要不就你來吧。”三娘道。
江掌櫃對做酒樓的事情心裡有譜,但是對這些還是頭一回,心裡有些發虛,不過最後她還是接下了這個重任——她也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
把人給確定好之後,道觀重建需要大量料材的消息就被放了出去,一時間不少商人都往雁歸山趕。
商人們的到來,讓這座安靜的縣城開始變得熱鬨起來。
接著隨著各項生意的談妥,因為需要人力運輸,縣裡不少人都被招了去乾活。同時,道觀這邊也開了工,同樣需要人來乾活。
短短幾天的時間,方家村就成了整個裡水除卻縣城最熱鬨的地方。
這裡每天人來人往,有人為了溫飽而來尋事做,有人為了商機停留在這。
因為人變多的緣故,各種各樣的攤位也開始出現,方家村隱隱有向方家鎮發展的趨勢。
杜縣令原本還擔心道觀開建,他會被百姓們罵得狗血淋頭。
誰知道,道觀開建後,他去酒樓裡麵聽食客們聊天,竟然都是希望能道觀再建的大一點,久一點,這樣大家也都能夠多賺點錢。
聽完這些話,杜縣令久久怔在原地。
半晌後,他才一臉羞愧道“我果然是蠢材。先生說得對,幸好我被流放的地方是在這裡。”
百姓們是最實在的,好與不好,他們兜裡的錢銀子都會直觀的表現出來。
青鬆觀現在重建確實勞民,但是傷的卻不是老百姓的財。相反的,百姓們有做活的機會,反而能賺更多的銀子。
官府沒有銀子給百姓們這些機會,但是青鬆觀卻做到了。
或者說,從一開始,青鬆觀的一舉一動始終都在造福著一方百姓。
無論是是甜醬鴨,還是祈福磚,青鬆觀沒有高調的表明過做過什麼好事,但他們的每一樁每一件,真正得到好處的卻是黎民百姓。
隻可惜他這個榆木腦袋,一直到現在才看透看明白。
“彆說是你了,虧我自負聰明,不還是一樣沒看透。”孫鶴也自嘲地笑了笑,“所以說當初先生沒有收我們為弟子,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至少我們很走運不是,”杜縣令道,“孫兄,有沒有興趣再去方家村走一遭?”
“還彆說,我正有此意。”
既然人不夠聰明,那就多思多想多學。
今天這一鞭子,可是真正抽在了他們的心上,把他們給抽醒了。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