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2 / 2)

不過合格率是合格率,蘇曼可不是那種被人一吹說能力有多強就飄飄然到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的人。她清楚,以自己目前的能力來看,她還沒有辦法將這一百多人全部安排上崗到位,必須要分批來進行才可以。

蘇曼看著自己手寫出來的人名單,對負責通知考試成績的同事小汪說道:“先從這合格的102個人裡麵,選出擅長教學的人出來,以全科擅長為主,選30個人左右,到時候給每個大隊安排五個人,主要負責被分配到的整個大隊成年人的掃盲工作。”

“隻負責掃盲工作嗎?”小汪忍不住問道,“咱們公社早幾年也響應過上級號召進行過掃盲,但大隊群眾們學習的熱情並不算高漲,效果也很一般。”

“從前學習熱情不高漲,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學這個沒用,學來學去也隻能回家種紅薯。但現在不一樣了,被選出來的這三十個人就是活例子,能讓這些人在跟著學習的時候,就想到他們原本也跟自己一樣是要下地乾活的,可現在卻隻需要教他們念書就能不用乾活還能得工分,輕輕鬆鬆的。這要是換做你,看見這個,心裡頭刺撓不刺撓?想不想也跟他們也一樣?”

小汪聽完蘇曼的解釋,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要不得說是蘇主任呢,就是厲害!”

“先彆顧著誇我,活兒還沒安排完呢。小汪你這去一趟大隊不容易,可不能光通知這幾個人就完事兒。”

“這我當然知道,所以蘇主任您有啥事兒儘管安排,我保證給您辦得妥妥當當的!”

蘇曼看了一眼越來越像小劉的小汪,繼續說道:“不光是要挑這三十個人負責各大隊掃盲班的工作,之前我記得有幾個知青因為父母都是紡織廠或是服裝廠的工人,所以也都有點手藝,還有那幾個通過考試的社員們,也有擅長做衣服的,對吧?”

小汪點頭:“這個我也記得,有個知青在實操的時候還帶了特意讓爹媽給郵過來的家夥什,直接染起了布,最後出來的花樣還挺好看的呢。”

“那就把這些人也調動起來!”蘇曼說著,將自己那本不過幾個月就已經快要寫滿的本子拿了出來,翻到她之前畫過的各大隊地理建築圖那一頁,認真說道,“各大隊都有暫時廢棄的平房可以用,你要調動起那些有手藝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一個婦女培訓基地。”

“婦女培訓基地?”小汪又不明白了,“蘇主任,您是想要培訓整個公社的婦女學習紡織,染織和製衣的技術?可是咱們縣雖說沒有製衣廠,但是是有紡織廠的,那裡有專門乾這個工人,就算是學會了,人家廠子也不會招她們當工人的。”

蘇曼笑道:“我當然知道縣裡麵是有紡織廠的。我還知道,縣裡紡織廠的工人數量已經飽和了,但這些工人所能夠完成的產量卻遠遠達不到廠裡頭所要求的需求量,如今已經是一年比一年盈利少,縣裡領導對此都很不滿意。”

這個訊息是蘇曼早在高中畢業後,遲遲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為了能夠儘快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好能夠讓當時還不知道穿書事實,過上理想中的悠閒又有錢的生活時,所調查出來的。

對於麥稈公社而言,花陽縣是值得人向往的,全是工人的地方。但實際上,這裡並非是工業縣,又加上地處偏遠的原因,各廠子所生產、製造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地區內自產自銷,在全國的縣級單位而言,經濟發展基本上可以說是得從後往前數的那種,根本算不上是什麼厲害地方。

除了蘇剛山所在的機械廠是屬於市機械廠的分廠,不用擔心廠盈利和銷售,香煙廠又向來悶聲發大財以外,花陽縣其他的廠子,包括紡織廠,基本上在這個特殊年代,在花陽縣這個道路並不發達方便的地方,也都隻能是勉強達到收支平衡。

而這,也是蘇曼打算以公社為單位,成立一個婦女培訓基地的原因。

婦女想要平等,想要真正擁有話語權,想要擺脫現在雖有她頂在前麵的家暴男,真正改變男人想法,得到尊重的生活,就必須要先得到一份能掙錢的工作。

有一句話說得好,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鬨市無人問。

首先要有錢,才能有底氣、有話語權,

然後才能通過繼續努力,得到地位和尊重。

你說婦女在家裡家外忙活累不累?

肯定是累的。但這在男人看來,這就不叫累。

為什麼?因為他們內心沒有對家庭婦女應有的尊重。

蘇曼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打破封建思想,讓婦女從家庭中解放出來,能夠憑借自己的雙手獲取金錢、平等和尊重。

所以,她現在的想法很簡單。

第一,就是先掃盲,讓大隊的男女老少學知識,明事理,人人都要學習法律,知法懂法才能知恥,並對自己從前的行為有所顧慮與限製。

第二,就是開展婦女培訓基地的工作,啥樣的技術都要拿出來共享,尤其是紡織相關的手藝是一定要學會的,這樣才能方便蘇曼到時候去和縣裡的紡織廠聯係。哪怕是先做廉價勞動力,她也要讓這些婦女同誌們知道,她們不是白吃飽飯的,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錢的。

對了,在大隊成年社員們進行全體掃盲的過程中,還得同時進行重建大隊小學的事情。

想要徹底改變麥稈公社整體落後思想的風氣,靠這些隻能通過約束與規範才能有所改變的成年人是不可能了,隻能靠這些祖國的花骨朵們了。

不光要教授他們知識,還要教他們做人的道理,與獨立的意識。

隻有這樣,才能從最原始的根子上改變這個公社。

所謂,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基礎教育是必須要從現在開始——

蘇曼在本子上認真寫著:每個生產大隊都必須要有一間供給孩子們讀書的教室,與配套的桌椅板凳、課本和任課老師,力求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麵學習與發展!

想到這,蘇曼又對小汪說道:“我記得在之前的調查問卷關於家屬那一欄的填寫內容裡,有兩個男知青的父親是在磚廠工作?我記得一個叫趙磊,還有一個是叫周愛國吧。小汪你去各大隊通知的時候,辛苦幫我找一下這兩位知青,讓他們過來公社一趟……”

“還有,告訴其他那些考試合格但還沒有被安排工作的知青們,公社對他們另有安排,讓他們在學習方麵不要鬆懈,告訴他們,等安排工作的時候,我要對他們的專業能力進行考核。”

“明白,我立刻就出發去通知他們!”

——

“……掃盲班會在六月份正式開始,到時候整個大隊的人都必須要參加,三個月為一個階段,到時候蘇主任會安排考試,對所有人參加掃盲的社員們進行能力考評,這個將會作為決定明年勞模人選的考核內容。”

小汪在各大隊通知成績和對部分知青安排的事兒,可以說是一石驚起千層浪,讓幾乎整個公社都像是滴落進熱油的水一樣,徹底喧騰起來了。

知青們興奮,社員們激動。

早幾年的時候,公社也組織過掃盲工作,但那個時候是負責掃盲的人不上心,照本宣科給從來沒念過書的社員們說得是雲裡霧裡的,讓本就對學習知識沒啥興趣的社員們更是敷衍了事,學來學去,認識的字還不如《亮劍》裡麵的李雲龍多。

但現在不一樣了,學會讀書、識字的話,就能參加公社組織的招工考試,到時候就能被安排工作,不用下地乾農活就能得到滿工分的待遇,讓社員們對那一百多個通過考試的知青眼紅得不得了,也十分後悔自己沒能在年輕時候好好學習,更沒有送自家孩子去學習。

如今一聽說公社又要組織掃盲工作了,不用小汪動員,大夥兒就都興奮不已,爭著搶著說要參加掃盲班。不光如此,有那心細的還拉著小汪不撒手,說來說去都是在說自家孩子的教育問題。

這讓原本還蘇曼過於理想的,要給每個生產大隊裡都重建小學的想法而感到不現實的小汪是徹底服氣了,卻不敢將蘇曼的計劃暴露出來,隻能敷衍了幾句“回去以後和蘇主任彙報”這樣不痛不癢的話後,繼續朝著下一個生產大隊走去了。

在一個大隊接一個大隊都得到消息以後,也終於輪到了於家堡生產大隊。

三十來個知青中,有近一半的人通過了考試,而在這些人裡,又有三個被選中參加掃盲班的工作。

雖然這其中有一半的人都沒能通過考試,但另外一半人的合格成績,以及這三個人馬上就能上崗工作的消息,也讓沒能成功上岸的知青們感到了振奮,看到了希望。

讓原本還沒把這次招工考試當回事,隻是出於對蘇曼這個的的確確是辦了不少實事的領導信任才參加考試的,和已經通過考試但卻還沒能被安排工作的知青們完全不需要小汪的提醒,就已經興奮地投入到了新一輪的複習中了。

而已經確定能夠參加掃盲班的三個人,也同樣沒有鬆懈,更是認真地湊到一起,開始準備備課,想著等掃盲班正式開始以後,她們該咋樣才能教會社員們更多的文字與知識。

趙蘭妮和陳秋蘋也都通過了考試,不過她們已經都開始了為各自夢想不斷奮進的學習之路,並越發堅定了她們的理想信念。所以,雖然她們也在學習,但相比較其他人都快要頭懸梁錐刺股的衝勁兒,兩個人還是稍顯落後了一些。

不過也無所謂了,反正蘇曼也知道她們參加這次考試一是是為了支持,二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能力,安排工作啥的,是不可能的。

早就知道自己必然會落選的李素琴將眾人為了這個消息而激動、向往與欣喜情緒都看在眼裡,隻覺得自己像是吃了黃連一樣,嘴苦心也苦。

她想,要是自己能在報名招工考試以後認真學習、準備,而不是一心隻想走歪門邪道的話,是不是她也能成為這其中一員,哪怕第一次沒能考上,也還是能將希望留給第二次的考試呢?

但不管考幾次,能不能考上,李素琴也覺得那樣要比她現在這樣,徹底上了蘇曼的黑名單,再也沒有機會去改變好。

李素琴咬了咬嘴唇,走到趙蘭妮身邊,小聲道:“蘭妮子,這是我之前借你的十塊錢,還給你……還有,對不起,我之前對你態度不好,希望你能原諒我。”

看著手裡被李素琴塞過來的十塊錢,趙蘭妮沉默了片刻,沒說彆的,隻揚了揚手裡的書,問道:“素琴姐你要看書嗎?”

李素琴:“……要,我要看書!”

在這個距離恢複高考還有八年的1969年裡,由蘇曼所引發的“蝴蝶效應”,讓麥稈公社這個人人皆知的貧窮落後的公社內部卷起了一波“看書”潮,讓這些原本在恢複高考後無望錄取的人們,成為了會在未來因錄取人數眾多而登上報紙的一張張笑臉。

這像是一顆種子,被蘇曼不經意灑落在了每個知青,和想要和知青一樣能夠通過考試的社員心中,隻等待著在未來恢複高考的時候,一舉突破泥土,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

公社,辦公室。

沒能親眼目睹各大隊知青與社員們因為小汪的到來而狂歡不已,並更加信任、崇拜自己的蘇曼正在辦公室裡等待著趙磊和周愛國的到來。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

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蘇曼深以為然的。

但在這個大部分道路都還是泥土路,整個公社最好的一條路也隻是一條石子路的現實情況下,修路這件事被蘇曼放到了本子後半部分所要進行的計劃中。這個事情至少她現在能夠實現的。

所以,修路的計劃被擱淺,就得再想個彆的又能改善生活,又能給公社創收的事情。

而就在剛剛她和小汪說著要重建小學,並要在每個生產大隊裡都給孩子們一間可以學習的教室時,一直苦惱於不知道該如何改善整體生活,而不僅僅是針對婦女工作的蘇曼突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建磚窯,燒磚!

花陽縣沒有磚廠,但它所在的葵花市裡是有磚廠的,隻是對於縣城、公社和生產大隊的人而言,市磚廠生產的紅磚可不是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

至於為啥在用不起的情況下,不去想辦法建磚窯,獨立生產……隻能說,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對於磚頭,人們不光是用不起,更是不需要和不敢想。

城裡的工人們住的是廠子分配的筒子樓,或是早就蓋成的,像是蘇曼縣城的家那樣的小四合院,幾乎沒有需要用到磚的地方,這是不需要;而鄉下的社員們彆說磚房了,石頭房都蓋不起,住在都是自己搭建的最普通也最落後的泥土房,這是不敢想。

但蘇曼向來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尤其是在花陽縣連一個磚廠都沒有的情況下,建磚窯這種絕對利大於弊的事情在她看來,是勢在必行的!

不過,建磚窯這種事情可不是光靠嘴皮子一碰就能完成的,都看過《平凡的世界》,那想要燒出好磚可不是隨便壘個窯出來,就能通過努力完成的,是需要絕對的技術指導的。

而在這個時候,來自五湖四海的知青們的能力就體現出來了。

比如這個來自於南方城市的趙磊。

也比如這個來自寒冷北方的周愛國。

既然花陽縣沒有這樣的技術,那她就利用外地知青來創造獲取技術的辦法。

這兩個人的父母都在他們各自的城市所城裡的磚廠工作。蘇曼想,哪怕自己手氣再差,能找到的這兩個僅有的和燒磚有關係的知青和他們的父母都不懂得燒磚技術,起碼也算是一條能幫助自己找到技術師傅的途徑。

想到這,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蘇曼想,這應該是她的磚窯……不是,是趙磊和周愛國到了。

“請進——”

作者有話要說:我又是你們日萬的寶貝啦![驕傲地挺起小胸脯]

------

寫到8K字的時候突然有點過敏,搞得我最後兩千字都是一邊撓一邊寫。本來還想著能在11點以前發出來的_(:з」∠)_哎,過敏體質真的傷不起,剛吃了一粒西替利嗪,準備睡覺去啦,晚安晚安~=3=~感謝在2021-08-2022:13:33~2021-08-2123:41:5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果子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