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兩個月的時間匆匆過去,隨著今年還算是豐收的秋收工作結束以後,人們在又忙碌了小半個月的秋種以後,1969年,這個20世紀60年代的最後一年,也即將和人們揮手告彆,準備將身上的重擔都交給馬上抵達的1970年。
這個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時節,甭管是城裡還是下鄉,都還不興過元旦節,更沒有所謂的“跨年”這一說。所以,在進入十二月份以後,麥稈公社包括幾個生產大隊的人,全都像是入冬以後要冬眠的小動物一樣,全都穿上了棉襖,準備貓冬等待春節了。
由於麥稈公社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幾個公社裡麵最早一個入冬的地方,才能剛進入12月份,就下了好幾場雪,氣溫說著也快要降低到零下的原因,人們也都越發地不愛出屋,這讓原本還想要在秋收結束以後大乾一場的蘇曼也隻能暫時擱淺了自己的計劃,等著明年再開土動工了。
畢竟,這甭管是隻提供春秋兩季的服裝廠成衣生意,還是她一直想要著手操辦的磚窯,都不太適合在這寒冬臘月裡頭繼續。
服裝廠的工作,不說他們現在還沒有棉花,沒法做棉襖的情況,就說在最近連下了幾場雪,蘇曼發現從生產大隊通往公社的路都滿是積雪的情況以後,工人們上工下工也都是問題。所以,蘇曼索性暫停了服裝廠的工作,之前給的那筆工資足夠女工們能過個好年不說,就是服裝廠如今賬上的資金,也足夠蘇曼放下腳步,明年再戰的了。
至於磚窯……
蘇曼倒是想過趁著秋收以後,過年以前先把磚窯蓋起來,等來年開春就能直接投入生產。但問題是,磚窯所需要的占地麵積很大,需要放在一個較為空曠好取材又能夠利用天然的地理環境來進行磚窯建築,而磚窯本身的結構建築也是一個大問題。
同時,磚窯所建的地方還要遠離耕地,遠離社員,以避免製造出來的汙染會影響到耕地的環境,和社員們的健康。可在這個要求的同時,磚窯還得處於一個方便運輸的地方……總之,建磚窯本身就已經很難了,磚窯的選址就更難。
再加上如今這數九寒天的,泥土地都給凍僵了,蘇曼也不願意辛苦社員們在這種時候動工,便也將這事兒安排在了過完年後的開春,正好也趁這段時間讓趙磊和周愛國倆人好好研究研究磚窯的事情,正經八百地畫個設計圖出來。
不過,將部分計劃推遲延後,不代表蘇曼的事業也要跟著一起告一段落,更不代表她本人要和大隊裡的社員一樣,在結束這一年地裡的活計以後就開始準備貓冬過年,她可還有新的計劃呢!
……
公社。
在連下了好幾天雪後的這個難得的晴天,蘇曼穿著她奶親手給她縫的一身用她拿回去的瑕疵布料做成的漂亮的襖子,站在如今已經被服裝廠征用的倉庫門口,高聲指揮著貨車停好以後,對已經來過麥稈公社一次的司機師傅說道:
“師傅,我們這邊準備卸貨的同誌已經到了,麻煩您給指揮指揮,教教他們怎麼才能把布料碼得跟您紡織廠庫房裡那樣整齊,給我們也掌掌眼。順便,咱們也爭取趕在今天落雪以前把這批布料都碼好了,到時候您也能早點回家,不是嗎?”
說著,蘇曼一副“彆拿咱們當外人”的樣子,給本來還有點不耐煩又被派來這犄角旮旯地方送貨的司機師傅塞了兩盒煙。
原本還想拒絕司機師傅:“……咳,那啥,人都在哪兒呢,趕緊卸貨吧!”在將兩盒煙揣進兜裡,看清了上麵的牌子以後,司機師傅更加熱情地說道,“我跟你說啊蘇廠長,彆看我就是個司機,但要說我們紡織廠倉庫是咋碼布料的,我比那管倉庫的人還清楚呢,你算是找對人了,瞧好吧!”
雪停了,天晴了,司機師傅覺得自己又行了。
司機師傅是高興了,但幾個正開著會就被喊過來跟著卸貨的大隊長卻在看到貨車上那至少得有兩三百匹布的數量,都忍不住苦了一張臉。
今天,是蘇曼和紡織廠新進來的一批布料到貨的日子,也是田慶豐召集各大隊大隊長過來公社開年底總結會的時間。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在之前服裝廠剛辦起來的時候,崔、於、田、楊這四個大隊長當時故意過來找茬的事情,蘇曼一直都沒忘記不說,還十分記仇地特意在今天他們過來開會的時候,故意在會議結束以後,喊他們過來當搬工,不給錢還得把活兒乾好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