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1 / 2)

世人皆知,孟叔遠膝下兩子皆戰死沙場,隻有小女兒最後招贅了一軍中小將,但在孟叔遠自刎於羅城後,他那小女兒從寺廟禮佛回去,馬車側翻摔下了山崖,屍骨無存。

後來朝廷蓋棺論定,言是孟叔遠前去羅城解救災民,延誤了戰機,致使謝臨山和承德太子慘敗於錦州,世人唾罵孟叔遠時,罵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合該他孟家絕了後”。

謝忠乃謝氏家將,他當然知道錦州血案罪魁禍首的這頂罪名有多大,一聽朱有常說孟叔遠是冤枉的,心中難免也悲涼,正想寬慰朱有常兩句,一直靜默少語的謝征突然開口:“孟老將軍的後人尚在人世。”

此言一出,不僅朱有常,連謝忠都愣住了。

朱有常顧不得自己雙腿殘疾,撐著床沿就要起身,幸得被謝忠及時攔住。

“懇請侯爺告知,孟老將軍後人現在何處?麗華妹子……她還活著?”朱有常朝謝征兩手抱拳,咧著嘴,像是在哭又像是笑,渾濁熱淚滾進了亂糟糟的須發中。

謝征並不知孟叔遠女兒名諱,但聽到“麗華”二字,下意識就想起了在臨安鎮時,樊母牌位上寫的“梨花”一名。

麗華,梨花,想來樊家夫妻是怕惹來禍端,才連自己原本的姓名都不敢再用。

謝征對上朱有常殷切的目光,沉默了一息,道:“朱將軍節哀,孟老將軍愛女已不在人世,隻餘兩個外孫女。”

朱有常作為孟叔遠麾下重將,也算得上是孟叔遠半個義子,同孟叔遠的子女們關係都極為親近,孟麗華,更是他看著長大的妹子,雖然早就猜想她不在人世了,可驟然聽謝征說孟叔遠尚有後人,他心中又升起了幾分希翼,以為孟麗華還活著。

如今得知孟麗華已死,悲從中來,以手掩麵哀哭了兩聲。

謝忠對於謝征知曉這麼多關於孟家後人的事,甚是不解,以侯爺的脾性,從前身邊伺候的人都不敢在他跟前提起孟家人。

他是怎麼把孟家後人的底細都摸清楚了,還半點消息都沒透露出來的?

謝忠越想越覺著奇怪,眉頭都快皺成個“川”字,想問謝征,又知眼下不是時機,隻得拍拍朱有常肩膀,跟著道了句:“還望將軍節哀。”

朱有常也明白以謝征的立場,在不知真相前,隻怕得對孟家人深惡痛絕才是,他對孟老將軍後人的事這般清楚,莫不是為了報仇?

這個念頭一起,朱有常一顆心頓時提了起來,強壓下滿腔悲意,打量著謝征問:“敢問侯爺,我那兩個世侄女現在何處?”

謝征答:“她們現下都很安全,大的年方十六,反賊圍盧城時,大軍於薊州上遊堵河道欲水淹反賊,她曾冒夜雨橫翻山嶺截殺反賊斥侯,後隨軍送軍糧前往一線峽,斬長信王麾下勇將石虎首級,拜陶奕陶太傅為義父,由其引薦參軍……”

他嗓音低沉,不急不緩將樊長玉從軍這一路的曆程道來,寥寥數語所帶過的每一幕,都在他腦海裡浮現出了畫麵。

一線峽山上重逢時,她伏在他床頭嚎啕大哭;屍橫遍野的戰場,她提著把砍骨刀一臉凶戾地立在屍堆之上……

從軍的這條路不好走,她吃過的苦,流過的血和淚,他都知道。

“崇州一戰,她率右翼軍做前鋒,救賀敬元於刀下,斬長信王於馬背,封五品驍騎都尉。盧城之戰,她自稱孟長玉,自請出城死守,拖延時間,言願身死以續先祖清名。”

朱有常聽著謝征細說這些,眼眶滾下的熱淚就沒停過。

在謝征語畢後,他甚至一度哽咽得說不出話,掩麵痛哭了好一陣,才顫聲道:“這是將軍的骨血,是將軍的骨血!”

謝忠也尤為震驚,西北出了位女將,他早就有所耳聞,卻沒料到那竟是孟叔遠的後人,並且自家侯爺還對人家身世了如指掌。

他暗道莫非謝征早就知曉當年運糧之失,孟叔遠是冤枉的?

因為這一出神的功夫,他沒能扶住朱有常,竟讓他撥開自己的手,從床沿跌了下去。

朱有常雙腿都斷了,兩手撐在地上,才能維持跪地的姿勢,朝著謝征一拜。

“朱將軍這是做什麼?快快起來!”謝忠上前扶朱有常,他卻不肯起。

謝征也是被這突來的變故驚到了,一時間竟沒能避開朱有常這一跪,他半蹲下親自去扶朱有常:“朱將軍,有什麼事,起來再說。”

朱有常還是沒肯起,昔日在戰場上斷了腿都沒落過一滴淚的漢子,在今日哭得肝腸寸斷。

他哽咽道:“這一跪,是我老朱替孟家謝侯爺的,侯爺不知當年隱情,還能任讓那孩子在軍中闖出一番天地,老朱謝侯爺的這份大義和坦蕩!”

謝臨山被開膛破肚掛到錦州城樓上,直至今日民間百姓提起都還會潸然淚下,痛罵北厥人禽獸做派,謝征乃謝臨山親子,對於錦州一案罪魁禍首的恨意,比起民間百姓隻會多不會少。

朱有常不知謝征是如何平等地看待從軍的孟家後人的,這一瞬湧上心頭的隻有無儘感激和敬意。

謝征聽得朱有常這番話,扶他起身的手微微一頓,問:“朱將軍,當年的隱情,究竟是什麼?”

一回憶起當年的事,朱有常就止不住咬牙切齒:“當年並非老將軍枉顧軍令,延誤運糧,而是隨軍的十六皇子好大喜功,見隻有數千北厥人守羅城,十萬百姓被困城內,不聽老將軍號令,執意要前去羅城救援,最後十六皇子也被生擒,北厥人要老將軍拿大軍糧草去換十六皇子,否則就拿十六皇子的血祭旗!”

謝忠臉色驟變,謝征眸色也沉了下來。

不為彆的,而是關於十六皇子的事,在這十幾年裡仿佛像是被人刻意抹去了一般,甚至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十六皇子在羅城一戰中做過什麼。

謝征當初聽到風聲,重查錦州一案,從大理寺調取宗卷時,卷中所寫的,也是常山將軍孟叔遠枉顧軍令,前去解救羅城被困的十萬民眾,最後卻戰敗沒能救出城內百姓,還害得隨行的十六皇子一起身死。延誤了運糧,又間接導致了前線錦州沒能守住,最後畏罪自殺。

可當年盤踞在羅城的那支北厥軍,根本不足為懼,他們人數不多,又沒補給,也隻能靠著羅城易守難攻的地勢,在那方寸之地苟延殘喘。

朝廷當初不管羅城,一來是錦州戰況更加凶險,二來羅城的賊人還沒到山窮水儘的地步,硬打下來得耗上不少時日。

相比之下守住了錦州這道門,把北厥大軍擋在關外,回頭便可再無後顧之憂地收拾羅城的支北厥軍,跟關門打狗無異。這也是謝征這麼多年裡,一直痛恨孟叔遠的原因。

不援羅城,羅城會死很多人,但錦州失守,大胤門庭大開,異族長驅直下,隻會死比那多十倍百倍的人。

是孟叔遠一時的婦人之仁,讓他枉顧軍令,犯下了不可挽回的大錯!

原來當初孟叔遠援羅城,不是看不清形勢,而是還有十六皇子這麼個人物也攪在局中?

謝忠皺眉問:“孟老將軍是為了救十六皇子,才延誤的運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