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19章 繼續(1 / 2)

第二日上午辰時剛過,俆章大舅再次駕車來到徐家,驢車上除了裝著十箱豆腐之外,還堆著一堆如小山一樣的簸箕,把板車塞得滿滿當當,差點兒連個坐人的地兒都沒有。

簸箕有嶄新的,也半新半舊的,不過最低也是七八成新的,加起來得有四五十個,有從鎮上買的,也有從洪家村收來的。

好在簸箕並不重,一個簸箕的重量最多也就是一斤左右,這還是往重了說,四五十個簸箕加起來連一麻袋稻穀的重量都比不上。

有了昨日的經驗,一些提前的準備工作自然無需再要俆章繼續指導,石氏帶著洪氏三個兒媳和家裡幾個姑娘就可以做了。

其實這活並不累人,不過是將豆腐切成小塊兒,然後碼放在簸箕上而已,用稻草鋪墊覆蓋,然後搬到屋內,防止風吹日曬,靜候發酵便可。

不過十箱豆腐,卻也花了一大家子人數個時辰的功夫。

若說當真要費些功夫的,還得數後頭的裹料裝壇。

俆章雖然前世在農村老家的時候便跟著老媽做過黴豆腐,但畢竟已經時過境遷,時隔太久,而後讀書步入社會之後,一直沒機會自己做,倒是老媽經常寄一些自家做的的臘味和醃製酸菜什麼的。

上一次的製作雖然頗為成功,可味道著實差了些,這一次俆章便讓洪氏和石氏增加了一些香辛佐料的,有八角,桂皮,還有香葉,至於其他的,俆章不敢隨意嘗試,這幾樣都是他和老媽學著做黴豆腐的時候見老媽加過的,可以磨成粉末與辣椒和鹽拌勻,做成裹料,當然了,這個量的多少就看個人搭配了。

不過去鎮上買這些輔料的時候,洪氏和石氏著實肉痛的許多。

花椒倒是可以在雜貨鋪子裡頭買到,可價格並不便宜,茱萸溧水本地便有,是以價格比較便宜,八角產自廣南路,價格偏貴,桂皮和香葉的價格倒是還能接受,好在這幾樣的量都不算多。

因為俆章並沒有打算把這些佐料都碾磨成粉放入黴豆腐裡頭,而是打算在燒油的時候放到油裡,這樣的話,既能給油增香,又不至於使味道太過濃烈。

可到了買油的時候,石氏和洪氏的眉頭就沒鬆開過。

油價倒是不算貴,不過徐家雖然家境還算殷實,可到了晚上,還是能不點燈就不點燈,至於蠟燭,因價格較貴,製作工藝尚且不夠成熟,且材料不容易尋,是以多數隻在富貴人家之中使用,尋常百姓家皆是用的油燈。

好在如今明間多有私營油坊興起,植物油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中,成為了灶房裡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而且這麼些年發展下來,油的價格也已經慢慢落了下來,現如今隻比大米略貴一些,各地油價也不統一,由當地的情況而定。

溧水這邊油價是八文,和上等精米價格相當,不同於盛行北方的胡麻油,南方的油多是以芸薹榨製,也就是後世的說的菜籽榨油。

石氏咬著牙,買了一百斤,裝了好幾個壇子,婆媳幾人一人背一個,外加大包小包的一大堆香料,尤其是茱萸的數量最多。

最最讓石氏心疼的還是買鹽,若想黴豆腐做的好吃,鹽才是最關鍵的東西。

一斤粗鹽不過九文,賣相好,雜質少的精鹽賣的到二三十文一斤,聽說還有四十文錢一斤的細鹽,好在來之前俆章早有交代,隻買最便宜的粗鹽便可。

上回俆章用粗鹽製作出細鹽的手段,洪氏和石氏至今仍然沒法忘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