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才老太太讓徐文開始報賬的時候,堂屋裡頭就變得靜悄悄的了,每個人都抿著唇,生怕自己發出了聲音,就連才六歲的小丫頭徐晴,也瞪大了眼睛,緊緊抿著小嘴,兩隻小耳朵高高豎著,生怕錯過了什麼。
“一百九十二貫又三百四十文?”
“一百九十二兩!”
“還是純利?”
“我的個天爺呀!”
聲音之中,帶著強烈的顫抖。
徐家三十畝畝水田,不算旱地,若是收成好的話,每年兩季能產兩萬斤的稻穀,今年和去年的新稻都是三文錢一斤,兩萬斤便是六萬文,也就是六十兩銀子,那還得一大家子人忙裡往外,一年到頭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田裡。
而且還有賦稅在裡頭,交了賦稅之後,六十兩銀子能剩下四十兩就不錯了,然後一家人十幾口子一年的吃用怎麼也得個七八兩銀子。
若是遇上了連年豐收,糧價變賤,那就未必能有這麼多了,若是再遇上個災年,田裡收不上糧食,糧價拔高,那就得啃老本了。
可現在呢?
做黴豆腐雖然忙碌,可不累人呀!
也就是來回進出搬送豆腐壇子的時候稍稍累一些而已。
一百九十二兩,家裡整整三年的產出還多一點,關鍵這些還是刨去成本之後的純利。
堂屋裡頭一片死寂,十多口子人,除了在屋裡睡覺的小明月之外,儘皆十分期待的看著老爺子和石氏。
老爺子和石氏對視一眼,微微頷首。
“我和老頭子商量過了。”石氏直接開啟當家主母模式,霸氣側漏:“咱們家這豆腐乳的生意,是章哥兒想出來的法子,也是章哥兒做出來的,是老三媳婦兒想著把生意做起來的。”
“如今咱們家官麵上雖然沒有分家,但確實是分了產的,這俗話說得好,親兄弟也該明算賬,所以這收入也該仔細的分一分,拿出個條例來,免得日後因著銀錢生了齷齪,平白傷了你們兄弟間的情分。”
“都聽阿爹阿娘(公公婆婆)的!”兒子媳婦們齊聲說道。
石氏朗聲說道:“所以這次豆腐乳的收入,老三家占六成,剩下的四成,老大家一成,老二家一成,剩下的兩成歸公中,先由我和老頭子拿著,支撐家裡的一應開銷,剩下的就留作明年做豆腐乳的本錢。”
徐青山剛想說什麼,卻被石氏一個淩厲的眼神瞪了回去:“老三,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你覺得自己拿的太多了,對不住你兩個兄弟。”老太太又看著另外兩個兒子:“你們覺得自己隻是幫幫手,沒做什麼事情,拿的太多占了老三的便宜。”
“阿娘說的是!”
知子莫若母,三兄弟稍微挪挪屁股,石氏就知道他們心底打的什麼主意。
“你們也不用爭了,這事兒就這麼定了,我和你爹也都是這個意思。”
一旁的徐老爺子也跟著點頭斬釘截鐵的說:“都聽你們阿娘的。”
石氏接著說道:“我知道你們兄弟三個感情好,可是你們要知道,你們都成了家,有媳婦有子嗣,你們自己吃虧了可以不在乎,可你們總得為你們的妻兒子嗣考慮。
日後彬哥兒文哥兒章哥兒他們也都是要成家,要繁衍子嗣的,所以這凡事都得有個章程,要依著規矩來。”
“老三,你也不要覺得你大哥二哥吃了虧,他們什麼都不出,就隻是跟著幫忙,卻也得了一成,這已經夠多的了。”
“還有老大老二,你們也不要覺得占了老三的便宜,若是沒有你們和媳婦一塊兒幫襯的話,光憑老三和老三媳婦也做不了這麼多的事情。”
“咱們是一家人,隻要咱們齊心協力,一塊兒努力,這往後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不會變差的。”
······
瞧著老太太意氣風發的模樣,俆章的眼裡泛起了小星星,不愧是自家祖母,這威勢氣場,這知事明理的模樣,真真是叫人佩服。
難怪這麼多年下來,徐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家裡的田地越來越多,自家這位明理通透,做事情頗有手腕的祖母起的作用絕對不下於自家祖父,甚至猶有過之。
娶妻若賢,福澤子孫。
老太太雖然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可做人的道理卻並不比那些飽讀詩書的夫人太太們差。
俆章忽然覺得很慶幸,重生後的自己能來到這麼一個家庭裡麵,少了爭鬥和齷齪,卻多了幸福和關愛。
正如老太太說的,日後大家齊心協力,日子隻會越過越好,不會差的。